在算法交易冲击传统投研逻辑、ESG重塑资本流向的当下,金融从业者正面临三重挑战:如何以全球视野捕捉东西方市场差异?如何借创新技术实现专业能力迭代?如何突破职业发展瓶颈、抢占行业竞争先机?
在此背景下,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简称“纽大Stern”)联合打造的环球金融理学硕士(HKUST-NYU Stern MSGF,简称“MSGF”)项目,已成为金融人才突围的关键助力。据不完全统计,约60%的学员在毕业18个月内实现职业跃升,其校友网络更汇聚了瑞银、蒙特利尔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汇丰等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及资深专家。
当传统金融教育仍受限于教科书理论时,MSGF何以帮助学员保持全球竞争力?答案藏于其四大优势——顶尖院校联合背书的教育权威、前沿与纵深兼具的知识体系、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实战培养、覆盖全球的精英人脉网络。正如摩根大通校友Daniel Restrepo所言:“我的职业突破,源于能跨国家灵活运用金融知识、快速掌握区域市场的文化特性,而这一能力,正是MSGF项目赋予的。”
一、双校权威认证:打造全球金融教育的“金字塔尖”
MSGF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源于港科大与纽大 Stern 两所顶尖院校在金融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资源整合。
从院校实力来看,两校均为全球金融教育领域的标杆。港科大商学院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中位居亚太区首位,其金融学理学硕士课程在 2018-2022 年QS 商科硕士排名中连续五年蝉联亚太第一;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则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25全美最佳商学院”排名中位列第四,于“2025全美最佳金融硕士”榜单中高居第三,代表了北美金融教育的顶尖水平。
在师资层面,项目集结了全球金融学界与业界的领军人物,构建起兼具学术深度与实战经验的教学团队,例如:
纽大Stern的Edward Altman教授,是全球企业破产与信用风险分析权威,著名的“Altman-Z-Score”模型的发明者;港科大商学院的余家林教授,是?投资与行为金融学领域专家?,其研究“中国权证泡沫”的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美国经济评论》,并被引述于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学背景;Johannes Stroebel教授,是气候金融领域领军者,曾获美国金融学会2023年“Fischer Black奖”,现任布鲁金斯学会监管与市场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主席,常年为各国政府及企业提供气候金融风险管理咨询;Bruce Tuckman教授,是固定收益与衍生品市场专家,曾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并拥有多年华尔街投行实战经验;Raghavendra Rau教授,是公司金融领域权威,曾在剑桥大学等顶尖院校授课,现任《公司金融杂志》 《银行与金融杂志》编委,曾任巴克莱全球投资公司首席专家、欧洲金融协会主席,候任金融管理协会(FMA)主席。
依托两校优势,学员不仅能获得港科大与纽大 Stern 联合颁发的硕士学位,更能深度融合东西方金融市场智慧 —— 既掌握北美成熟市场的规则与逻辑,也洞悉亚洲新兴市场的机遇与特性,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在教学布局上,项目采用“三城教学”模式:除香港、纽约外,精选国际新兴金融枢纽作为授课点。2026年将新增阿布扎比作为授课点。借助阿阿联酋在中东地区的核心金融枢纽地位,学员可深入了解中东及新兴市场的差异化金融生态,进一步拓宽全球视野。
二、课程革新:构建 “前沿 + 纵深” 的能力体系
MSGF项目以 “国际前沿与专业纵深结合” 为核心,设计了六大模块、12 门核心课程,覆盖公司金融基础、投资学基础、衍生品市场、全球宏观经济与亚洲市场、应用公司金融与估值、资产配置、行为金融学等核心领域,同时聚焦行业最新趋势,前瞻性纳入创新课程。
为匹配金融从业者的在职学习需求,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集中授课 7 天,整体学习周期为 1 年(2025 年 11 月 - 2026 年 11 月),既能保障学习的系统性与深度,又能最大程度降低对工作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2026年起,项目将新增“气候金融”与“人工智能(AI)在金融中的应用”两门课程,帮助学员及时捕捉ESG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技术变革与行业基于,持续保持行业敏锐度。
对于已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从业者而言,MSGF 课程的 “学术严谨性与商业实用性融合” 特质尤为关键。前 GLP 中国资产服务部董事长兼 CEO、MSGF 校友 Victor Mok 分享:“入学前我已经拥有硕士学位,但MSGF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学成熟的结构将不同模块串联,围绕金融议题展开深度探讨,这种“传统理论+前沿实践”的结合,让我毕业十年后仍能从中受益。
除金融从业者外,项目亦为非金融领域的顶尖人才提供了能力重构的路径。曾任新华社欧洲商业记者的瑞士籍国际媒体人Martina Fuchs表示:“ MSGF 帮我建立了系统的金融专业认知,不仅提升了行业信誉,更为我后续的职业转型与个人发展铺平了道路。
”
三、实战导向:从“知识学习”到“战力转化”
与传统金融硕士项目不同,MSGF 高度重视 “理论落地”,其标志性的Integrative Project(综合实践项目) 正是实战能力培养的核心载体。
每年,学员以3~5为人一组,自主选择聚焦行业热点的实战课题,项目将为每组匹配专属教授提供指导,助力学员整合课程所学、解决真实金融问题。历年来的课题均紧扣市场趋势,覆盖硬科技、消费、金融科技、另类投资等核心领域:
例如,2018届的“AI革命引擎——英伟达的估值”,前瞻性分析科技企业的估值逻辑;2019届的“贵州茅台估值研究”,解析了消费龙头企业的价值核心;2020届的 “电子竞技产业的竞争力、商业化与利益相关者价值”,探索了新兴产业的商业化路径;2022届 “政府政策对中国半导体制造业股价的影响研究 ”,剖析了产业政策与资本市场的联动关系;2024届的“新时代下的黄金投资”“如何在电动汽车行业构建市场中性投资组合”,聚焦大类资产配置与新能源赛道投资策略,等等。
四、全球网络:链接50+国家的精英资源
MSGF 项目的校友网络,是学员职业发展的 “隐形资产”。目前,项目校友已覆盖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届学员来自 10 余个国家,呈现高度国际化特征。从学员背景来看,平均年龄 35 岁以上,人均拥有 10 年以上从业经验 —— 其中约 80% 来自金融、银行、咨询行业,20% 为非金融领域需补充金融知识的人群,包括律师、新闻主播、企业高管及有出海或融资需求的企业主,等等。
校友就职机构遍布全球金融与实业领域,除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投行外,还包括彭博社、辉瑞、普华永道等专业机构,以及平安、中金等中国头部企业,南非公共投资公司(PIC)、南部非洲发展银行(DBSA)、阿布扎比商业银行等新兴市场核心机构,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资源网络。
更重要的是,MSGF 学员自动成为港科大与纽大两大全球校友网络的成员。许多校友通过项目结识了事业伙伴与挚友,依托校友资源获得了职业转型、业务拓展的关键机遇,实现个人与事业的长期成长。
2025-2026学年项目信息一栏
1.课程安排
上课地点:香港、纽约、阿布扎比
上课模式:在职学习,6 个模块(每模块集中授课 7 天),周期 1 年(2025 年 11 月 - 2026 年 11 月)
2.招生条件:
工作经历:本科毕业后至少5年全职工作经验。
本科学位:持有认可院校的学士学位(项目采用全面评估,综合考量工作经验、职业轨迹、职业目标、全球视野及学习投入度)
英语能力: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母语为英语;或持有英语教学语言(MOI)院校的学士学位;或通过英语考试:雅思(学术类)总分 6.5(单项≥5.5)、托福网考(iBT)≥80 分、托福纸考(pBT)≥550 分、托福修订版纸笔考试(阅读 + 听力 + 写作)≥60 分(成绩需来自单次考试,不接受家庭版)
3.申请关键时间:
非香港地区申请者最终截止日期:2025年9月14日
4.2025-2026学年学费:
86000美金(或670800港币),费用包含教学费、教学材料、课间午餐,第一及第六个模块在香港的住宿费用;费用不含交通、其他用餐、除第一、第六模块外的其他住宿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