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静时,突然感觉心脏“怦怦”乱跳,像小鹿乱撞?你是否偶尔会莫名心慌、胸闷,甚至头晕眼花?这不一定是“心动信号”,更有可能是房颤在作祟!
8月9日,《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发布会在江苏无锡举行。会上,通络药物参松养心胶囊被权威推荐用于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和持续性房颤术后管理,为房颤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房颤?
房颤(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电路系统”出了故障,导致心房快速、无序地跳动。
它的典型表现包括:
心慌心悸:心跳忽快忽慢,像“脱缰的野马”。
胸闷气短:爬个楼梯就喘不上气,仿佛刚跑完马拉松。
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甚至突然晕倒,堪比“偶像剧式晕厥”。
无症状“隐形”发作:部分患者毫无感觉,体检时才被发现,堪称“沉默杀手”。
更可怕的是,房颤的危害远不止“心跳乱跳”:
脑卒中风险飙升5倍!心房颤动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引发脑梗。
心力衰竭风险增加3倍!长期房颤会导致心脏功能衰退。
年轻人也会中招!这些习惯正在让“心动”变“房颤”
别以为房颤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以下习惯可能让你提前“心动”失控:
长期熬夜——心脏:“我累了,但你不让我休息!”
酗酒、咖啡过量——酒精和咖啡因都是“心跳加速器”。
压力山大——焦虑、紧张会让心脏“乱码”。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紊乱直接“干扰”心脏电路。
治疗房颤“三管齐下”
1.早发现:摸脉搏自测
正常心跳规律为60-100次/分,房颤则忽快忽慢、强弱不等。如果摸到“杂乱无章”的脉搏,快去医院做心电图!
2.早治疗:科学管理是关键
房颤的危害不仅在于症状困扰,更在于显著增加的卒中、心衰等风险。目前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药物治疗:主要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病情控制和缓解。目前常见的西药都存在一些副作用,不能长期服用。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心律失常、房颤方面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
比如参松养心就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代表性药物,对于阵发性房颤,循证医学证实参松养心有很好的疗效,效果与普罗帕酮相当,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还能显著改善房颤患者心慌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多梦、头晕、胸闷等症状,疗效好,获得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
手术治疗:目前比较主流的手术就是射频消融手术,能够有效治疗房颤。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送入病人心脏的特定部位,释放电流来治疗心脏疾病,阻断快速心律失常,从而较好治疗房颤。
许多房颤患者认为,做完射频消融手术就万事大吉,回家“躺平”即可。然而,现实却给患者泼了一盆冷水——术后复发率高达50%,不少人不得不面临二次手术的困扰,因此手术后的预防复发非常关键。
针对这一难题,中医药提供了新思路。2023年举办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上,公布了一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牵头的关于房颤的研究。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做了射频手术后1年内,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能够降低房颤复发风险40.4%,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出现的心慌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多梦、头晕、胸闷等症状,安全性高,患者服用后不会产生副作用。2024年,这项研究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这项研究成果的出炉为射频消融手术后的房颤患者预防疾病复发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可以便捷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用来预防房颤复发。
3.调整生活方式
少熬夜、限咖啡——给心脏“减负”。
控制血压、血糖——减少“电路干扰”。
适度运动——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脏耐力。
真正的“心动”让人甜蜜,而房颤的“乱跳”却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你或家人经常莫名心慌、气短,别犹豫,尽早检查,科学应对。
记住:心脏健康,才是最长情的“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