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李药业2025年8月7日晚间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告显示,甘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06,679.56万元,同比增长57.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368.06万元,同比增长101.96%。公告显示,甘李药业上半年延续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重的策略,两条赛道同步放量。
国内市场全面铺开实现量价齐升,四代胰岛素与GLP-1均进入研发“冲刺期”
甘李药业是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甘李药业国内收入为18.45亿元,同比增长55.28%,其中,国内制剂销售收入为18.02亿元,同比增长57.09%,已覆盖医疗机构4.5万家。受益于2021年专项集采和2024年接续集采两轮政策红利,甘李药业成功撬动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胰岛素集采续签后的深度执行,甘李药业依托市场覆盖优势深耕各层级市场。接续集采首年采购协议量较首次集采增长32.6%,产品价格亦有合理回升。量价齐升推动收入增长,其中销量增长贡献收入3.85亿元,价格增长贡献收入2.70亿元。
回顾参与集采的这几年,甘李药业的底气来自技术积累,这得益于持续高研发投入。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70%,资金主要用于糖尿病治疗与创新型药物开发两个领域。
在糖尿病诊疗药物领域,甘李药业自主研发了多款中国首个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产品覆盖长效、速效、预混三个胰岛素功能细分市场。同时,甘李正积极布局第四代创新胰岛素,预期可实现减少注射频次、提高患者长期用药依从性。目前,第四代基础胰岛素周制剂GZR4注射液已在国内进入III期临床实验,欧美已获批I期临床实验;另一款四代预混双胰岛素复方制剂GZR101注射液已完成国内II期临床实验。公司的多款创新药物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选择。
在代谢疾病创新药领域,甘李药业已差异化入局GLP-1赛道。其创新药博凡格鲁肽(GLP-1RA双周制剂)针对2型糖尿病及超重/肥胖适应症,国内III期临床正加速推进;在美国,与替尔泊肽“头对头”的II期肥胖/超重研究亦已启动。双周一次的给药频率显著提升用药便利性,全球尚无同类产品获批,博凡格鲁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GLP-1RA双周制剂。
此外,甘李药业持续加码创新药研发,深耕内分泌代谢、心血管等核心治疗领域,旨在推出更多高质量、差异化的治疗方案。一旦获批上市,这些新药将进一步扩充产品管线,构建多点驱动的利润增长格局。
海外业务扩张同比增长74.68%,国际市场商业化能力加速全球性战略兑现
受益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眼下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步伐正日益加快。作为成熟的生物制药企业,甘李药业的海外布局正在稳步推进。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产品已获得60余项国际注册证书,三代胰岛素的全球矩阵逐步完善。中报显示,同期公司国际销售收入达2.19亿元,同比增长74.68%。
这一海外业绩表现,源于甘李药业坚持开放共赢的国际化路径。2025年上半年,甘李药业甘精、门冬及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在马来西亚获批;4月,甘李药业作为MAH自主研发的甘精胰岛素卡式瓶剂型在巴基斯坦获批,成为该国唯一实现甘精胰岛素双剂型首仿突破的生物制药企业。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甘李药业在巴西市场实现了系统性战略升级。今年5月,巴西卫生部部长代表团和本土企业代表到访甘李药业总部,共同签署巴西国家公共卫生体系PDP项目合作意向书,使甘李药业成为首个进入巴西PDP医药项目的中国药企。
国际项目的成功落地,正持续提升甘李药业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与认可度。市场普遍认为,2025年是中国制药行业从“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的关键节点。甘李药业若能乘势而上,依托在研管线的持续突破和出海战略的纵深推进,将不断夯实龙头地位,并带动中国药企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步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