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中,业绩承诺本应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传递信心、激励管理层奋进的有力工具,然而飞马国际(002210)大股东新增鼎却将这一工具演绎成了“空头支票”。5月22日,飞马国际披露了《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在本次股东大会审议的14项提案中,仅有《关于业绩承诺实现情况的议案》被否,再次引起投资者不满及担忧。
表决情况显示,大股东新增鼎身披“关联方”外衣回避表决,最终同意票数仅4826.68万票,占投票总数的43.86%,反对票数为6153.54万票,占比55.91%,表决未通过,大股东业绩补偿承诺再次成为一纸空文。
就在此前两天,飞马国际召开了业绩说明会。说明会上,大股东新增鼎公司的业绩补偿承诺再次成为投资者追问焦点,超过半数问题围绕三年前重整时大股东作出的业绩对赌协议。“大股东承诺业绩补偿事宜推进得如何?”“大股东承诺的补偿方案是怎么样的?”“新增鼎是否有能力支付业绩承诺需补足的4.37 亿?”“如新增鼎违约或没有钱支付,作为新增鼎的股东,董事长赵力宾和刘永好是否会对此负有连带责任?”.......现场投资者连珠炮式发出了重重质问,对大股东诚意及承诺提出质疑。
更有细心的投资者敏锐地发现,飞马国际大股东在2021年入主时曾高调、明确地承诺将通过资产注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然而后期的答投资者问中却不再承认注入资产为“承诺”,而是变更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计划”,对于注入资产的基本面情况更是无从保证。出尔反尔的操作及口径,也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管理层的诚信产生怀疑。
根据公开记录,新增鼎作为重整投资方曾承诺2022至2024年度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不低于5.7亿元,差额部分需以现金等方式补足。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审核报告显示,飞马国际2022 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35万元、1639万元、2850万元,合计仅为1.33亿元,与承诺目标存在明显缺口,触发业绩差额补足义务。经公司与新增鼎公司确认,新增鼎公司需对公司进行业绩补偿,应向公司补足业绩承诺差额为4.37亿元,并需在公司年报披露后3个月内完成。
飞马国际已于4月24日披露2024年报,如今距离承诺的截止日期已仅剩2个月时间,关于业绩承诺补偿的议案却被股东大会否决,资产注入事项在2个月内完成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更令部分投资者质疑是否新增鼎资金能力根本不足以兑现承诺,大股东以此逃避补偿,飞马国际或已成“弃子”。
面对投资者一连串的犀利的提问,飞马国际表示,该事项尚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将“积极敦促新增鼎严格履约”,“该业绩承诺由新增鼎作出,并由新增鼎遵守履行。新增鼎将会严格遵守所作承诺”。这种表态与三个月前年报问询函回复口径基本一致,但未给出具体时间表。有律师指出,若承诺无明确时间表及违约责任,投资者可联合向监管层投诉。
回溯飞马国际的发展历程,2019年飞马国际营业收入断崖式暴跌99%,由410亿元骤降至3亿元,此后公司走上了漫长的两年重组之路。直到2021年,飞马国际迎来了新增鼎入主。原以为将就此迈向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但如今看来,这个 “救世主” 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翻看财报,公司已连续六年营收在2-3亿元低位挣扎,未能扭转经营颓势。
四年来,大股东入主时的资产注入承诺未曾实现,如今业绩补偿也泡汤。叠加行业竞争激烈、技术储备不足,飞马国际转型之路一片黯淡。分析人士指出,公司环保板块毛利率远低于同行,而供应链业务应收账款占比过高,坏账风险时刻威胁着公司的稳定。
随着主业造血能力衰退,飞马国际资金面持续恶化,短期债务及应收帐款高企,公司拟投资4亿元的原平项目烂尾,进一步透支信用,多家金融机构已下调其评级。公司经营情况更是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并就公司业绩变脸、关联交易等问题下发问询函,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在业绩说明会上,飞马国际表示将从稳经营、强开拓、深管理等方面着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然而,在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大股东承诺落空、经营陷入泥潭的当下,市场及投资者们不禁要问,未来的飞马国际还能依靠什么来重振旗鼓?又何时才能真正走出困境,给予投资者应有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新增鼎方仍未对相关事项作出任何明确表态,其沉默态度或许是对市场质疑的另一种无声“回答”。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