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315晚会,多家餐饮企业被曝食材质量、员工无健康证上岗等问题,相关话题随后冲上热搜,引发关注。而这不是早已不是行业个例,这些年连锁餐饮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没有断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24 年报告显示,采用加盟模式的餐饮企业中,68% 存在不同程度的品控漏洞,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是直营模式的 3.2 倍,核心原因在于连锁线下店铺的品控和执行。
国内头部粥店连锁品牌曼玲粥在2021年也曾被曝光部分门店问题,虽然品牌方主动强制关停了相关店铺和外卖账号,主动向监管部门汇报整改情况但仍然,但仍然引发重大的舆论风波,一度陷入危机。几年过去了,曼玲粥迎来“凤凰涅槃”般转变,实现营业收入和门店数量的“双增长”,全国门店数超过1400多家,曼玲粥品牌做对了什么?成为餐饮业内关注的一个热点。
管理升级:三管齐下实现“穿透式”管理
全员贯彻食品安全标准
曼玲集团引入数据合作伙伴,对曼玲粥店的连锁门店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食材追溯系统与质量管控标准化的严格实施,要求加盟店每日上传食材采购凭证、储存环境监测数据。
曼玲品牌运营总部对旗下门店的品质管控日常化:每月会随机抽取几家店,现场考察卫生情况、健康证是否过期、后厨卫生情况。
除此之外,曼玲粥总部还要求所有门店安装监控摄像头,总部对门店开展实时监管。另外,线上线下全面排查全国曼玲粥店所有门店卫生、食品安全问题,做好门店整体情况的可视化等工作。
通过 "三位一体" 管理架构,曼玲粥构建起覆盖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管控成本,形成可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
从“人”出发:加大培训力度解决源头问题
曼玲粥总部的店长“培训日”
任何系统和制度的落实,最终还得靠人来完成。曼玲粥把对团队员工以及加盟伙伴的食品意识列为“底线”考核标准,除日常宣导外,还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实现员工要成为食安培训导师,能下一线指导加盟门店。加盟门店要定期来总部参加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执业。
除此之外,曼玲粥店总部还开办“曼玲云课堂”,通过互联网,定期向所有加盟门店进行卫生制度管理培训、食品安全、卫生操作培训等培训和指导,提高店主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门店升级:堂食要求让“明厨亮灶”看得见
店员在“明厨亮灶”前亮证合影
从2022年开始,曼玲粥经历了“外卖店”和“堂食店”的全面升级改造,除了曼玲粥店总部在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自营的旗舰店和联营店外,品牌在招商时,曼玲粥总部也明确要求加盟者均需要有可堂食的实体门店作为开店条件,门店面积不得少于50平米,部分旗舰店面积甚至高达200平米以上。
有了堂食的线下空间,消费者也可以看到店方“明厨亮灶”式的经营方式,看得放心,吃得安心,对曼玲品牌的信任度也大增。
行业镜鉴:守住底线才能走得更远
曼玲粥店内的物料陈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曼玲粥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用三年时间证明,守住食品安全底线,远比追逐万家门店的规模神话更有价值" 。截至 2025年3月,曼玲粥品牌单月复购率提升至21.%,单店日均销售额亦在稳步增长中。这场从危机到重生的蜕变,不仅重塑了品牌价值,更为中国连锁餐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教科书级案例。
正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所言:“品牌方不能只以利润为导向,要让监管、督查真正落实。”加盟门店的食品安全不应该成为监管盲区,最终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整个行业的未来。只有多方多措并举,形成监管合力,才让消费者能够吃上“放心饭”。(图文/晓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