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丁原禄“渔船系列”中国画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捐赠仪式上,艺术家丁原禄先生将自己倾力创作的四幅精品力作:《晨雾》、《翼》、《大海印记》、《岸》无偿捐献给中国国家画院收藏,国家画院为丁原禄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
中国国家画院为丁原禄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李虹霖(右)对丁原禄先生无私的捐献表达了感谢。
在现场,谈起自己的“渔船系列”国画创作,丁原禄先生立马兴致勃勃起来,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心路历程,其中对艺术的感悟更是深刻而鲜活。
丁原禄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自学绘画,当时才十五六岁的他突然疯狂地迷上了画画,于是从速写到白描,从连环画到水粉画,从油画到国画,他都尝试了个遍。到八十年代初,他开始主攻国画山水,范宽的线条、龚贤的皴法、张黑女的碑帖,成了他“师古”的着力点。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经笔墨成熟的他机缘巧合,发掘了山东沿海渔村木制渔船的独特题材。为画好渔船,他的足迹踏遍了日照老家周边的各个古老而鲜活的渔码头,那些饱经沧桑的渔民和渔船,都受到了他的艺术审视。通过经年累月的写生和身临其境的生动体验,他用画国画山水的笔墨、线条和皴法,捕捉和定格了一个个千帆竞发出海打鱼、鱼货满仓归来靠泊、以船为家生生不息的生产与生活场景,创作了百余幅“渔船系列”作品。
丁原禄“渔船系列”中国画作品 《岸》
“这些渔船,有着跟渔民一样的品格和风骨,我讲给大家的是大海的故事,是大海上渔船的故事,更是沿海渔村渔民的故事。”站在他的大幅国画前,丁原禄先生饱含深情地说。
在创作中,丁原禄也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他用传统山水画的线条和皴法画渔船,同时又吸收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刺绣、农民画等的造型手法和西方绘画中的技巧,作品构图新颖独特,形式感强,构造出了一种崭新的山水图式。
丁原禄“渔船系列”中国画作品 《翼》
“我与丁原禄相识多年,他既是老朋友,也是我的爱徒。他的画,第一次看我就觉得不一般,因为他画的是他熟悉的东西。”丁原禄的老师,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姜宝林先生也出席了当日的捐赠仪式。在现场,他谈到了丁原禄在艺术道路上的传统积淀与创新:“他生活在日照,黄海的岸边。这种最古老、最原始的小渔船,是他的艺术载体,也是他思想情感的寄托。不过,一开始他的笔墨功夫还不够深厚,所以我建议他借用中国传统画中山水的表现方法,尤其是龚贤的‘积墨’法,那种大气、厚重、有力度,与画渔船也是非常吻合的。”姜宝林先生表示,这些年,丁原禄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临摹、研究、思考上下了苦功,终于融过硬的笔墨技巧与独特的艺术语言于一体,构筑出了一个新颖的、富有张力的渔船世界。
丁原禄的老师,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姜宝林先生(中)也出席了当日的捐赠仪式。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李虹霖对丁原禄先生无私的捐献表达了感谢。他表示,虽然丁先生已年逾八旬,但他的绘画里有新思路与新思想,既有底蕴深厚的古法用笔,也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个人特色。这四幅作品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的馆藏,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会珍之用之,在未来的展览与研究中发挥出它们的价值。
丁原禄先生的绘画生涯跨越了60多个春秋,他牢记姜老师“不与古人同,不与他人同,不与自己同”的创作理念,现仍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写生和创作,不断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