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持续攀升,充电需求的激增与配套充电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大量的目的地充电需求应运而生。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满足充电需求,成为下游运营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动充电桩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充电桩数量已经突破1100万台。在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目的地充电凭借安全、灵活、高效、环保的优势,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按照充电形式划分,当前充换电站主要有目的地充电和在途充电两种模式,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电动汽车补能需求。目的地充电作为一种创新的充电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相关研究预测显示,到2030年,国内充电桩总可用市场(TAM)年充电市场规模达到近5000亿元,其中目的地充电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约2750亿元,约占55%。
良好的行业前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包括特斯拉和国家电网在内的国内外巨头纷纷躬身入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的目的地充电企业有特斯拉、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等,其中总部位于浙江嘉兴的闪开独辟蹊径,旗下闪开来电、闪开新能源通过与头部物业深度合作的形式,目前在全国6.5万个社区上线运营了将30万+台充电桩,分别服务1800万+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用户。
除此以外,目的地充电运营地为区域性企业还包括威能源、汇充电、蔚蓝、车库,这些中小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最高运营充电桩数量都不超过5万根,年收入在 1-2亿左右,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补充覆盖。
顾名思义,目的地充电是指在人们日常出行的目的地,如商场、酒店、写字楼、景区、居民区等场所设置的充电桩,供电动汽车用户在到达这些地点后进行充电。这些充电设施通常有专业的公司管理运营,位置便利且符合安全和规范要求。
相对于在途充电,采用目的地充电可以为车主提供多样的充电选择,满足不同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用户可以选择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如果采用交流慢充方式,虽然充电时间较长,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使用灵活性。同时,慢充方式有助于平衡电网负荷,提升充电网络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已经从“里程焦虑”转向“补能焦虑”,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服务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占据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届时目的地充电的市场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相信在国家鼓励和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相关充电运营商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