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7 月 30 日上午于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的 2024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通过“五个新”,全面且深刻地阐述了我国数字经济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卓越成就,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让我们对其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
首先,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成功迈上“新台阶”。这一进步意味着我国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关键领域构建了系统完备的制度框架。明确的数据权属界定为数据的合规流动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实基础,公平合理的数据交易机制促进了数据要素市场的繁荣发展,科学的收益分配模式激发了各方参与数据开发的积极性,严格的安全治理措施则有力保障了数据的安全与隐私,共同推动数据资源从潜在价值向实际生产力的高效转化。
其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新跨越”。以 5G 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设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5G 网络实现了广泛且深度的覆盖,不仅在城市地区提供了超高速的连接,还逐步延伸至广袤的乡村,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大规模、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加速了智能算法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这些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为数字经济的腾飞筑牢了根基。
再者,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新成效”。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我国在芯片设计、软件开发、云计算服务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企业崭露头角。产业数字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制造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农业借助遥感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精准种植和智能养殖,服务业利用电子商务、数字金融和智慧物流等模式实现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产业生态,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数字赋能公共服务收获了意义非凡的“新进展”。在教育领域,线上教育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教育公平;医疗领域,远程医疗、电子病历和医疗大数据分析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精准性,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政务服务方面,“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数字化改革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数字技术的赋能使得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公平、高效,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数字经济治理实践迎来了深刻的“新变革”。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手段日益创新。针对数据垄断、隐私泄露、网络安全等问题,建立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执法机制,保障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推动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了多元共治的数字经济治理格局,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展望未来,我国大数据经济产业前景无比广阔。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量子计算、边缘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将为大数据处理和应用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在产业融合方面,大数据将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大数据在能源管理、碳排放监测与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将日益重要,助力绿色发展。此外,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我国大数据产业有望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潮流。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经济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需要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制度保障。数字鸿沟的存在也制约着数字经济的普惠发展,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培训和基础设施投入。此外,数据跨境流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等国际合作中的复杂问题也亟待解决。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大数据经济产业必将乘风破浪,勇攀高峰,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就新的辉煌! (时评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 梅亚川)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