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刚刚结束的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成果认定活动中,由汉嘉设计工程数字化研究院团队主导的余政储出【2021】7 号地块项目(暨阿里西溪园区六期)全专业数字化三维设计获得2023年度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成果认定。
阿里西溪园区六期项目由两幢造型别致的高层办公楼组成,地上建筑面积14万方,是阿里集团在未来科技城板块最新一期办公园区,也是该企业第一个全面实施BIM成果交付(也就是BIM正向设计)项目,并且是从正向设计开始的全过程BIM应用项目。
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是全过程BIM的起点,全过程BIM应用便是从设计模型开始,顺序推进到施工模型、竣工模型,并最终完成运维模型。设计模型作为设计成果交付物,需要兼顾全流程中其他工程参与方的使用需求,建立统一的模型标准成为所有设计工作的开端。例如本项目实践为了便于投入运行后的多样化办公需求并最大程度的控制造价,该项目在方案之初就采用了规则的模块化平面布局形式和标准化的立面造型。
全专业数字化三维设计的推进改变了常规二维设计中各专业设计人员依托本地文件进行工作的方式,全部工作数据集中到了中心机房的服务器上,各专业设计人员之间通过同一的中心文件进行协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实时协同工作量。
与传统二维设计成果有着显著的差异,三维设计成果的组成中,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是核心,除了包含全部设计细节的完整数字孪生模型外,也包含了所有标准深度的图纸以及图纸无法携带的大量数据信息。图纸仅仅是成果的一小部分,这不但是因为正向图纸均来自模型的剖切,更是因为三维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所有构件设备全部在模型中落实,还需要输入大量的构件和设备信息。可以说在三维成果中,图纸只是模型在某一特定角度或高度的一张剖面而已。
设计团队在实操过程中核心就是解决了建什么,建多细和怎么建的问题:
建什么:在模型的搭建过程中,全数字三维模型包括了建筑、结构、机电、幕墙等11大类的合计162类工作界面。
建多细:数字模型的颗粒度除了需要最基本的传统二维设计表达构件尺寸外,还包含了大量例如材质,构造,编号,开启方式,防火要求等各类详细信息。并且必须全模落实,无法通过简单复制实现,工作量远超普通二维设计。
怎么建: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个专业间的协同步骤就成为重要的质量保障措施。二维设计过程中的先建筑,再结构,最后机电的设计流程不再适用。必须采用各专业基于中心文件的同步设计。
传统的二维设计中,图纸仅能表现在某一特定位置的设计意图,并且是对设计的抽象表达。例如在建筑平面中,平面图纸主要表现的是某一楼层一米左右高度上的剖切面,其他设计内容要么通过投影线进行抽象描述,要么根本无法表达。
而在三维设计成果中,所有构件和布置均需要将完整模型建出,然后才能剖切出图,缺漏任何内容均会使模型出现破损无法闭合;这一情况在机电各专业设计中同样存在,大部分机电二维平面图均表达拓扑关系而非而实际设备,但三维设计过程中,机电设计均需将设备和管线按照实际尺寸和位置精确布置。
传统二维设计中,图纸作为独立文件,在各使用方之间只能进行线性的传递。但是三维数字化设计成果作为一系列存储在中央服务器甚至是云端的数据库,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权限的设置,就可以实现设计人员、校审人员、业主管理人员甚至是施工方之间的实时查看,虽然这给设计方带来了巨大的沟通交流成本,但是对于项目整体来说,大大压缩了阶段分割造成的时间浪费。
同时在本项目的设计过程中,BIM三维设计团队和业主团队在一起尝试和探索了一系列基于模型数据库的应用:例如模块化设计的应用,对同类型的使用空间进行分类后,将建筑、结构、机电和装饰等专业进行集成设计,以功能空间作为单位,封装形成最小单位模型单元,设计中直接使用这些封装单元进行拼装;三维校审的应用,采用三维校审工具,利用第三方平台实现模型校审和批注;构件与设备的参数集成,机电设计的精准输出,机电设计将设备和管线按照实际尺寸和位置精确布置,并且结合土建模型,在完成管线综合工作后交付相应设计成果;三维表达的实时输出,得益于三维设计的完整模型,可以向业主和相关合作方实时提供VR三维表现成果,提高沟通的效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