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1日,京东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港交所股票代号:9618)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业绩。2023年一季度,京东集团在主动变革下,收入同比依旧实现正增长,达到2430亿元人民币(约354亿美元);受益于供应链产业价值的释放,服务收入达到474亿元人民币(约69亿美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9.5%。
除了自身业务的增长,京东还持续将自身积累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能力投入到实体经济服务过程中,为产业创造更大价值。以京东集团旗下从事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的子集团——京东工业为例,就持续专注于构建数智化供应链,通过IPNP(“工业履约神经科学”项目)服务工业产业供需两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IPNP全称为“工业履约神经科学”项目,京东工业旨在通过一系列技术产品对工业产业间的资源协同方式进行深度改造,将产业链上下游像“神经网络”一样紧密链接起来,形成不同于传统工业供应链的精益运营模式。一方面有效减少过去因信息错配而为产业链各环节带来的额外成本,一方面将过往分散的产业链转变为“万仓合一、万单合一”的供应网,实现产业资源的智能调度,显著提升社会化资源的协同效率。
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产业结构。产业链环节众多、复杂度高是工业供应链的典型特征。过去,一件工业品出厂后,会经由品牌商-区代理-省代理-市代理-渠道商等层层分销渠道,分散到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仓中。作为需求端的企业,难以精准掌握这些库存资源的分布,常常会出现本地部分渠道仍有现货库存时,仍要从千里之外采购发货的情况,无形中降低了产业效率。同时,工业品在履约交付过程中,还涉及众多的物流服务商、售后服务商,一旦出现协同不到位还会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的综合成本。
基于京东工业的IPNP,工业品过去的这一流通链路和逻辑彻底发生了改变。
面向产业链上游,IPNP的供应商协同系统能够为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提供一个统一平台,接入商品信息和库存信息,建立“万仓合一”的供应网络。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东工业数字化供货商协同系统已连接约3万名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出厂后的工业品,无论是在制造商、分销商还是代理商的仓中,都可通过库存社会化模式管理系统“布道”进入到京东工业庞大的仓储网络数据库中。企业不仅可以随时追溯商品来源,实现全国范围的高效寻源,还能够有效省去不必要的分销层级引起的多余的商品二次搬运,精简履约流程。
面向产业链下游,IPNP通过数字化采购平台链接海量的企业客户,实现终端需求的高效归集。截至目前,京东工业已链接约6,900个重点企业客户,包括全球《财富》500强公司、中国《财富》500强公司、上市公司及国内顶尖民营企业,以及超过260万家中小型企业。
在充分掌握了供需两端的信息后,IPNP能够通过履约数字化神经中枢——智能决策系统“K2”,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及算法,评估成本、库存地点及供货量、配送时间、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及结算周期等变量,对数以万计的品牌商、渠道商、服务商进行合理调度,制定最优价值履约计划。
一季度,这套基于IPNP完整链路的数字化供应链模式,在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多个大型工业企业中得到应用,显著改善了工业品采购的效率和综合成本。
工业产业供应链环节众多、复杂度高、改造难度大,如何有效地将数字技术应用其中为企业和行业创造价值一直是行业关注的课题。京东工业以IPNP为核心打造的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模式经过了市场验证,为工业产业供应链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供了一条清晰路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