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近照
标题:青年壮志 学艺齐修———记著名青年书法家、法学家、学者唐从祥
(作者:杨德维)
在当代的书法艺术创作者中,唐从祥是真正的大家实力派。其书法具有严谨庄重,大气磅礴,典雅厚重的风格。唐从祥别名驳虎,号玉屏山人,主要研究法学思想、文化学术,近年来对儒、道思想的代表人物研究。他对书法艺术修养非常要求较高,自小受其外祖父的影响而热爱上书法,在学生时利用假期,在工作后利用空余时间不断学习书法,博览古今经典书籍,纵览世界名著,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唐从祥每天坚持几个小时对书法练习,每年要用成百上千刀练习纸,上百斤墨水,躬耕翰墨之中。他自幼学习颜真卿、柳公权书法,在少年时期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书法,青年时期又学习怀素、苏东坡、黄庭坚、毛泽东等书法大家伟人书法,自学总结对书法学习的方法与理论,并在文学、诗歌、学术上不断专研与进取,热爱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对文学、法学、书法艺术创作,也渐渐成为有名的青年法学家、书法家、学者。
唐从祥书法作品“万世师表”
少年贫困,勤奋好学。唐从祥出生在苏东坡故里眉山市管辖的一个小县城的农村家庭,从小生长在玉屏山山下,青山绵绵,小溪潺潺,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外祖父是花溪镇街上摆摊的民间书法家,红白喜事往往为人撰写对联,当时也是在全镇最出名的“书法家”。唐从祥耳濡目染,也非常爱好写书法,少儿时家庭贫困,外公把不用毛笔给他,由于没有钱买墨与纸,他就拿毛笔在自家旁边的小水池沾水在石板上写字,等水干了又继续写,反反复复无数年,小学读书时班主任姚永光发现其爱好书法,便找一些字帖加以辅导,并受到点拨,这样使得唐从祥在小学时期就对书法有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利用一些不用的作业本进行练习书法。初中时期受到孔祥森老师的鼓励,继续坚持学业与书法,唐从祥学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将此碑贴不断重复练习,同时学习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以“颜筋柳骨”为基础,并学习汉碑《张迁碑》、《曹全碑》,影响了其书法形成,虽然不是博古通今,但是也有其对书法经典的传承。由于父母都是农民,他们不愿唐从祥像他们一样是务农,所以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其走出农村。
为纪念状元杨慎 唐从祥题“状元及第”
为纪念状元杨慎 唐从祥题“状元故里”
青年奋发,求学川大。唐从祥在本县城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四川大学法学系,在经过四年的求学完成法学本科的学习,后在企事业单位参加工作从事记者、营销管理、法律工作。不管在哪里,唐从祥始终没有放弃不断的求学于学习,对于书法更是情有独钟,创作书法作品可以坚持十余小时,不感觉累,完全沉醉在书法的世界之中。在工作学习之余都要坚持练习,练习的草稿纸一个星期就要清理一次,收废品的大爷看见这些练习纸就知道这是书法家的“作品”,这些废纸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也可以重复利用,用这些钱也可以卖新的练习纸,坚持节俭的精神不断学习。唐从祥坚持书法的原因,他说每每看见写得好的书法就是想学,由于网络发达,每每可以看见更多历史名人的书法,在上班的公交车上还用手指画,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看见宋徽宗的《千字文》,感觉行云流水,就在公交车上打开手机,一边看一边画,唐从祥对唐代著名书法家《自叙帖》也是爱不释手,被怀素笔笔中锋,奇踪变化,神采激荡的笔走龙蛇感动,在上下班途中都会将书法作品进行研看。唐从祥说学习书法要博取众家之长,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形成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打破书法瓶颈需要不断的挑战与突破,正是这样他的榜书气势恢宏,赢得了书法界专家们的认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艺术的道路无穷尽,唐从祥也在不断追求书法艺术卓越境界,也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唐从祥题大雄宝殿
唐从祥题“悟达国师”
壮志不移,厚积薄发。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书法技艺本身,更要修炼文学、学术的功底,唐从祥爱好读书研究法学与思想,研究韩非子等古代法家思想,研究“外儒暗法”对时代的影响,还研究历史与文化,在国家级、省市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学术论文涉及法学、历史文化、军事教育等方面,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期刊《百科论坛》发表后获得一等奖,唐从祥也爱好诗歌创作,在广州市文联主管的《诗词》报发表过格律诗,也曾获得上海《长江文学奖·三等奖》,至今创作诗歌有五百余首,已登记个人著作权保护,唐从祥也是青年诗人。唐从祥认为读书不仅仅要博学,更要“精学”,要将一本书看透,理解透彻,他对于经典书籍都反复研究,认为“看遍一百本书,不如精读一本书”。书法的背后是学问,有著名文史专家评论唐从祥书法属于文人书法、大家书法。其书法汇集众家之长,又有自己的风格,其题字牌匾的榜书融入颜柳、二王、赵孟頫的笔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对书法的认识与理解。唐从祥书法将“北碑南贴”风格融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逐渐形成自己学习书法的理论体系,我了解唐从祥学习书法并不是想“出名成家”,对这样的虚名他并不怎么在意,他更注意对书法其本身的修为,唐从祥认为对于书法理解,书法的技法只是其中一方面,书法的本质为书者与文化的结合传承发扬,是书者感情的真实表达,是时代内涵的真实反映。唐从祥认为书法仅仅学会“一家之形”而固步自封,或者在不传承的基础上一味创新,同时没有结合历史文化,没有反映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的书法创作,都没有任何的生命力书法艺术。
为纪念田锡 唐从祥题“榜眼及第”
谦虚求学,努力进取。唐从祥追求真理,虚心学习,又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唐从祥在书法的理论尊重优秀传承,但是不随波逐流。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向各级书法协会的老师们请教学习,践行“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唐从祥不断学习书法理论知识,并在现实中不断创新创作,其榜书书法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书法作品现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当下书法流派按照不同的风格大致有“学院系、江湖系、老干系、名家系、大家系”等,唐从祥的书法不矫揉造作,不谄媚世俗,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功力深厚具有大家、名家风范。唐从祥书法在起笔、运笔、收笔的运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大多数人易懂易循。唐从祥大字榜书外貌圆润,筋骨内藏,遒劲有力,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又十分紧密,笔法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彰显端庄。唐从祥行书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厅姿体端秀而骨架劲挺,注重笔圆架方,流动带行,圆润华滋,具有王赵之风,有强烈的书卷气息。唐从祥草书特点豪迈奔放,雄浑大气,甚是壮观雄伟,几十米长卷一气呵成,草书结构十分严谨,在每一个字上也是一丝不苟,不疾不徐细细书写。唐从祥主张书法本身不是“表演书法”,不是故意而为的“个人艺术”行为,体现民族精神与气节,是书家真情与修为的结合,书法有“见字如见其人”之说。书法的历史形成有特殊的历史过程,书法的含义是“书写”与“法度”结合,写字是一种技艺,不论是秦代的大篆、小篆,汉代隶书,唐代楷书等,艺术是技艺的升华。首先文字的基本功能的是记录,传递与表达信息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由于其书体的多变性与创造者的创造性,而形成民族独特的“文字艺术”,在世界上属于独一无二,而书法传承与发扬也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文明。唐从祥书法的追求不仅学其古人之“形”,而在重视学古人其“神”,更重视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与创新。
唐从祥题“尽忠报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唐从祥的座右铭。唐从祥在文学、艺术、学术的道路上还在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他说:“文学艺术无止境,对自己写过的作品都不满意,他认为满意的作品永远在明天!”唐从祥热爱书法艺术,热爱法学、文学学术研究是在骨髓里的,因为这一个爱好坚持几十如一日,将自己生命与精力的不断投入,没有想过什么回报,凭的自己的一腔热情,他对传统文化与对古圣先贤的敬畏,是在学习中不断攀登对动力,他对父母的感恩转变成为不断进步的动力。他爱好文化公益事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帮助传统文化进行公益宣传,他常常伏案写作,也为了搞清楚历史记载常常翻阅经典,甚至自费实地文化考察,为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推动文物遗址的保护做出重要的贡献,他为千年文物古迹遗址建筑无偿题赠匾额,为历史文化名人无偿题赠匾额,是希望更好地宣传与保护文物遗址。唐从祥认为所谓的“有名”与“无名”,是个人努力或者个人行为留给社会与历史的评论而已,唐从祥认为要坚持初心,做有益社会的事,人生才有价值。唐从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在人生的征途上“只问耕耘,不问结果。”人生经历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才能使人进步,理想照亮旅途上的道路,人生旅途的风景永远比结果重要。我认识唐从祥多年,与他交流真诚有内涵,也有正义感,善于思考又有自己的认识,在物欲横流中还有一股清流,今特写此文以记之,也为了鼓励这样的青年!我们希望天下如唐从祥这样的青年才俊树立理想,将经典传统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也希望他的书法、文学、学术成就更上一层楼。
唐从祥书法“孝廉方正”
唐从祥在新都桂湖杨慎塑像合影
(文章作者:杨德维 图片提供:眉山唐驳虎 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