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到底有多少种颜色?商目雷纹方内青铜钺为何“咧嘴大笑”?在众多蒜头鼻、飞天耳、菱形大眼的三星堆人像中,谁是真正的“大佬”……中国文物报社、抖音电商携手全国25家博物馆举办“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活动正在进行。活动打造了一系列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展示博物馆的珍藏文物、科普文博知识;通过抖音商城等电商货架功能,推介博物馆文创精品。
新春已近,年味渐浓。天南海北的25家博物馆,共同加入“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彰显出博物馆借助平台新技术传播文化、邀受众“过文化年”的新气息。
过去一些年,国内博物馆人气虽然渐旺,但主要依赖传统线下参观或零散的线上传播,传播渠道与模式比较单一。即使有好的文创产品,销售途径也趋于狭窄,传播人群和覆盖效果有限。而“博物馆+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则跨越了技术屏障、打破了时空制约、激活线上线下人气,是值得期待的尝试。
近些年,不少行业都在试水短视频和直播。博物馆作为向公众开放、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机构,与短视频平台链接合作,是一个契机。其实,许多博物馆里都有其独特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借由短视频的“翅膀”,这些宝藏将“飞”到更多受众眼前。而抖音电商平台的加入,也为各家博物馆传播文博知识、销售文创产品、接续传统文化,搭建了新的渠道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无论是回看过去,还是着眼现实,类似“博物馆+短视频”的合作都是务实、创新有必要的。一方面,博物馆本身具有公共属性,拥有的各色“宝藏”如何尽可能惠及公众,是一道考题;另一方面,抖音平台的短视频和直播技术成熟,内容丰富,日活跃用户也超6亿,有利于博物馆吸引和“锁定”受众群。更重要的是,抖音电商建立了“全域兴趣电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博物馆可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内容电商拓展文创销路;同时,平台搭建的“商城、搜索、店铺”等货架电商渠道,也能进一步帮助博物馆销售文创产品。
比如近期,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的首批原本2000只、预计6个月销售的“绿马”毛绒玩具,一上线就瞬间售罄,库存没撑过一天。而通过抖音电商,折扇、项坠、耳饰等一众未见声量的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品,都渐渐有了受众。而在此前,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也成功“出圈”。2022年陆续推出的玉佩棒棒糖、杜岭方鼎铃铛、文创月饼、兽面铃铛等,一时间也供不应求。
文创“火”,实则是人气火,是民众对文博遗产和历史文化的兴趣火。站在这个维度上考量,短视频和直播助力博物馆的意义,已不仅是吸引受众、普及文博知识,更有文创销售、文化传承的一面,是全方位的助力。博物馆与资源技术成熟的平台“碰撞”,让文创销售“活”起来、人气“火”起来、文化传承“浓”起来。这种多重效应的激活,将带给社会更多正向价值。
这些试水效果的取得,背后是更敏锐、提前的尝试。据了解,早在2020年10月23日,抖音电商便推出“看见手艺计划”,依托全域兴趣电商模式,陆续推出“守艺非遗”“匠心年货节”“遇见新国潮”等多个专项活动,助力传统文化传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本次活动期间,抖音电商也打造“文创年货节”线上专区,携手方琼、马未都等电商达人直播带货,助力文创产品销售。
此外,#博物馆里过新年#、#看见手艺计划#、#抖in博物馆#等抖音话题吸引了诸多网友关注和互动,#博物馆里过新年#的话题更是冲上了抖音热榜。活动期间,抖音电商平台上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644%。
中华文化深远博长。创造和利用优势条件呵护传承好文化,是我们的责任。那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应该“活”起来也“火”起来,让更多人传承接续。在这个意义上,“博物馆+短视频和直播”的尝试,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也给了文创产品和文化传承更大的想象可能。
转载: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