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跨过三年
“2023年,请对我好一点。”
在新年的钟声和烟火中,很多人许下了这个心愿。
香港人,或许是最先发现愿望被实现的。
1月8日,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
0点过后不久,港珠澳大桥上,一辆载着27名香港旅客的巴士,从香港口岸开出。这是第一批通关的人,当晚0点-2点的车票早已销售一空。
清晨6点的落马洲、福田等口岸,很多旅人早已提前等候在关前,等待着半小时后口岸打开。
在深圳口岸的通道尽头,竖起了一面高大的红幕。上面大写着:
「湾区返埋嚟」
欢迎回家。
家住屯门的李北润今年84岁,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懂电器修理,卖冷气机、电冰箱卖了一辈子。
不过祖籍江门的他,在广东的老友也很多。
所以1月9日当他走出深圳湾口岸,一时间感慨无限:
三年不见,你好吗?
当天他8点从香港出发,9点就到了深圳湾。通关只花十几分钟,出乎意料地通畅。
和那些眼眶湿润的旅人、当街拥吻的情侣一样,跨过通关这一步,他们已等了三年。
不过,在恢复通关前两天的人潮里,他可能是年龄最大的之一。他还有几个三年呢?
2022年,香港人票选出港人心目中的年度汉字第一名是“通”。主办方的解读是,香港期盼与内地尽快通关。
图示:香港年度汉字“通”。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据去哪儿数据显示:内地飞往香港机票的预订量增长了3.8倍;Trip.com香港站数据显示:预订内地酒店的订单量上升了166%;携程上,预订春节期间赴港机票的订单增长了18倍。
随着广深港高铁网络的连通,港珠澳大桥的伸展,香港到大湾区已经形成一小时城市圈,从蒸汽时代的一天,缩短到火车的2小时,再到高铁的47分钟。
而一个更显著地变化,伴随通关也将显现——从1月8日起,港人用香港钱包AlipayHK可以坐深圳地铁了,此前内地人早已能用支付宝坐港铁,这是两地的地铁网络,又一次通过技术实现顺滑连接。
图示:港人用AlipayHK乘坐深圳地铁
同样,1月9日在广州公车上,李北润掏出手机用AlipayHK扫码上车。无需准备零钱,他一个香港老人来广州坐公交,就像自己平时在香港一样,其熟练程度超过内地很多老人。
无现金生活,在内地已习以为常,但在香港却是这三年才流行起来的。
大湾区这三年,数字互联互通的脚步,并没有因为疫情就放缓。
港版支付宝AlipayHK,自2018年在香港诞生以来,到如今已覆盖到香港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平均每2个香港成年人就有1个在用。
阿润哥很多年前到内地,就发现跟他一个岁数的老友们,一个个都仿佛手机达人,支付,网购,点外卖,非常方便。
这次通关,阿润哥也是轻装上阵,想试试看:一个香港人,是不是真能靠手机就能在内地生活。
临行之前,他没有像以前一样,提前跑去银行换钱;在海味街买年货,瑶柱、蚝豉、猪脚筋,老友们帮他挑货,他驾轻就熟地用AlipayHK付账。
图示:选货讲价、各司其职
在酒楼吃完茶点后,服务员一过来他就掏出手机,抢着扫码买单。
AlipayHK的数据显示,在1月8日当天,内地及澳门使用AlipayHK的跨境消费笔数飙升近100%,交易人数增长超7成。
老友又见面了,日常在回归正轨,烟火气回来了,经济要开始复苏,好像一切未曾改变。
图示:老友相见,分外开心
以往我们说“通”,可能是道路、通讯、网络,让我们的距离不断拉近;而现在,则是生活方式的全面接轨,人与人之间的心意相通。
如今,更多人像李北润一样自由穿行在城市之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是拿着一部手机,有一个数字钱包,他们就自由地行走在中国更宽广的土地上。
数字化香港,狂飙突进的三年
不是亲眼见到,很难想象香港这三年,经历了怎样的改变。
化妆品商店里,过去专门面向内地游客的付款二维码,主要使用者变成了本地市民;香港人出门,过去少不了的八达通、硬币,如今也被手机取代;外卖小哥变多了,各种鲜艳的工服成为香港街头的风景线,吃外卖成了香港人的新生活习惯。
香港经济,似乎迫不及待要来一次重启。
2022年前三个季度,香港的GDP分别下跌了3.9%、1.4%和4.5%。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香港的贸易、旅游、餐饮、零售几大产业,都经历了一轮断崖式的坠落。
即便风光无比的金融业也面临变局。去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加坡超越了香港,跃居全球第三。
过去三年,香港全民发了好几轮的钱,每次都是1万、5千的发,让很多人羡慕。
香港学聪明了,借着发钱的机会推广起了数字钱包、支付工具、AlipayHK。这两年,大约2成的香港市民通过AlipayHK来领券,成为香港人首选的电子钱包。
图示:香港人在香港用AlipayHK扫码日常
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会发现线上经济的爆发、数字化进程加速,是从移动支付大规模普及后开始的。
有了线上支付工具、金融服务,人们才能在网上做生意;有了信用担保,老百姓才不用担心被骗,敢在网上花钱。
移动支付成了一种刚需,更是数字新基建的一部分。
移动支付推广普及,会创造出现金流、货物流和数据流。随着市场发展、需求井喷,又倒逼技术的革新。电商、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物流等互联网生态也一点点形成。
多米诺骨牌推倒了第一块,数字化进程在香港势不可挡地开始了。
现在,轮到香港说,香港用了三年时间走过了内地二十年走过的路。
未来,李北润生活的粤港澳大湾区会变成“一小时生活圈”,人、货、钱要在大湾区里更高速地流转,居民的本地生活会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
大湾区是中国最庞大、最复杂的城市群。
这个GDP将近13万亿的区域里,存在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套法律体系,三个关税区,和广深港澳四个国际一线大都市。
湾区的互联互通,从九十年代末就开始拆墙破壁。看得见的努力,有港珠澳大桥、电网设施、海底光缆、输气管道,看不见的地方,还有金融资本、数据、技术的融通。
数字化的超级连接网络,让区域一体化愈发成为现实。
不管是港澳同胞,还是内地人,不管是用支付宝,还是用AlipayHK,商家可以接触更多的消费者、区域的发展也将迸发出更大活力。
从大湾区互联互通,到连接世界
连接的力量,有边界吗?
AlipayHK在大湾区的努力,可以看作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新一轮数字化竞争的预演。
如果走出国门,不管是一带一路的大项目,还是跨境电商的生意潮,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复杂的国际市场。
这个大市场,天然存在着语言、货币、制度、文化等各种差异,又有人为树立的贸易、金融、数据、碳中和等种种壁垒,尤其在逆全球化的发展下壁垒变得更加难以撼动。
人们总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擅长的是输出商品和服务。但现在,中国想要登上更高的台阶,比如提供更高层次的标准、生态和解决方案。
李北润掏出手机扫码的时候,商户的立牌上还有另一个明显的标志:Alipay+。
图示:李北润在一德路老街置办年货
Alipay+不是支付宝的海外版(Alipay),而是帮助全球商家做生意的中国解决方案,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号,但它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你要知道,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在全球也是独一份的。
就连扎克伯格,也忍不住抱怨说,美国的金融体系已经过时了。
移动支付,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数字化的步伐,拓展了经济可想象的空间。
各国都很眼红移动支付的前景,所以几乎有实力的国家,都有几款支付工具产品在竞争。在中国是支付宝,在韩国是KaKaoPay,新加坡有EZ-Link……
至于东南亚国家,由于它们传统的金融业实力薄弱,大量民众都没有银行账务,但是他们却有智能手机。
他们复制中国路径,竞相发展电子钱包,甚至一个国家同时存在几十个电子钱包,竞争异常惨烈。不止如此,它们也在想着先在自己国家做大,然后拓展区域的市场空间。东南亚数字金融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可以看到,这些支付工具在当地创造了繁荣,但相互竞争也制造了新的壁垒,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上,大家都是各自为战。
在这个背景下,Alipay+代表的就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成为一种更加底层的,跨境支付的技术架构。
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一种开放性的生态。
Alipay+欢迎所有的支付工具接入它的生态,为他们提供服务。只要聚合的电子钱包足够多,它就能成为一种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基础设施。
只要进入Alipay+的生态,就相当于连接上了几十亿亚洲数字消费用户,和数百万的全球商家。
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数字生态。伴随疫后全球的重新开放,数字化的进程也在加快。类似Alipay+的新模式不断涌现,会让全球数字市场要素更紧密连接耦合,激发复苏力和更长远的经济动能。
但凡有眼光的大公司,如PayPal、谷歌,以及有野心的马斯克、扎克伯格等人,都能够想象这个生态代表的未来。
他们紧盯着日益旺盛的数字消费需求,也都想建立自己主导的数字金融规则,在印度、东南亚展开激烈的竞争。
作为中国创新的跨境支付技术和营销解决方案,Alipay+的底气来自于支付宝这个移动支付探路者,从2013年就开始的出海建设和技术储备;来自于中国人旺盛的出境游,在全球商户心中建立起来的对亚洲消费者的渴望;来自于中国制造在全球的流通,中国供应链的特殊地位。
图示:Alipay+在新加坡随处可见
这是其他互联网企业、其他国家,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还无法匹及的竞争力。
这套方案,依托于中国数字化的深入与普及,它能帮助全球大大小小的商户,突破跨境支付的壁垒,一开始做生意就能对接线上、线下的海内外消费者。
降低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商家的出海成本,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进国际贸易体系里,分享数字化和全球化带来的红利。
所以说,Alipay+是努力创造一个让后来者良性竞争的空间,大家一起探索区域,甚至是全球数字化的未来。
诞生不过3年,Alipay+已经连接超过16个数字支付工具,百万全球商户,服务中国以外的10亿亚洲用户。
十年前,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如今,支付宝不止多一个“+”,中国数字技术会让经历过疫情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在接下来所有人要大显身手的新时代里,闯出一个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