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教育相关微博#教育部回应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建议#登上热搜。9月2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明确要求“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低于语文等学科。”
这是继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大众一直关心的“英语学科安排”问题,官方首次给出的明确答复。
消息一出,欢呼声寥寥。一些明智的家长不禁感叹:双减之后内卷更厉害了——双减之前,只要拼学习就好;双减之后,要拼的不只是学习,更是家长的资源和钱包。因为校外辅导机构一刀切全部暂停,平价、优质、系统的补习课程不复存在,而高考终点仍在,跑道赛制不变。家长几乎要动用身边所有资源,尽一切可能为孩子加码成绩。
在内卷路上一路狂奔的家长,有的已经开始掉头思考——内卷不如铺路,什么才是孩子真正的升学宝典呢?尤其对中产人群来说,选择其实更多。如果以完全能够接受的代价,为孩子将起跑线提前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你愿意吗?
·内卷无边 回头是岸
自从2020年下半年,“内卷”这个词在国内横空出世。它就像是个魔咒,迅速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各年龄层开始流行,受到波及最大的,就是教育领域。
时至今日,人们早已经忘了“内卷”一词的来源,它实际只是一个普通的英文单词involution,“向内”的意思。最初是一位历史学家在形容华北小农经济的时候,用来形容传统农业内卷现象:“随着人口增多,越来越精耕细作,但是边际效应递减,整体农业生产并没有上升到更高的层级,也就是说并没有创造新的技术、生产方式等,而陷入了一种困境:人们投入的力量越来越大,但是产量还是不好,效益越来越低。”
然而教育上的内卷困境,相比以上这段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家长全情投入“鸡娃”,然而投入产出比却不能让人满意,巨大的精力财力投入,换来的不仅是效益不成正比,往往还伴随着伤心绝望、血压飙升的后遗症。毕竟当投资品是自家孩子,还附加了巨额的感情价值。
很多人举报,很多人鸣不平,因为他们坚信,教育的内卷是由于“剧场效应”——因为后排看不到,于是有一些人不守规则站起来,然后所有人都必须跟着站起来,恶化了整个环境。应用到教育领域,就可以换算成本来大家都不进行校外辅导,不攀比“学历军备竞赛”,佛系上学,佛系考试,就不会内卷。
于是“双减”政策出台。
然而高考就在那里,无论你卷或不卷,无论你减或不减,赛制不变,你敢放弃努力?历届高考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国内211高校录取比例约2.41%,985高校录取比例约0.8%,而清北的录取率仅有0.03%;也就是说考上985高校,需要打败99%的同龄人。考上清华北大,则是万里挑三的概率。
很多明智的家长早就看明白了:现在高考,不是比拼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是不比拼能不能考上名校。毕竟如今的就业环境,名校文凭才相对更有意义。
·一张绿卡=直降200+分
“双减”正式实施后,“剧场效应”看似消失了,实则让内卷更剧烈,因为终点和规则都没有改变,想要冲击名校,佛系学习是不够的,这是所有家长心照不宣的秘密。当著名课外辅导机构宣告无限期暂停,课外辅导提升课程成本就空前提高,资深补习老师身价翻倍,1对1核心课程每小时课费早已破千;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内卷”,每年补习费每年轻松上十万。不停刷题补习的娃们也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亲子关系随时在破裂边缘。这种情况下即使卷到极致,清北依然是高不可攀。
另辟蹊径的,都是有想法、有智慧、看得更为透彻的人。中产群体中聪明的家长们,他们早已先行一步,移民瓦努阿图,拿到绿卡,赋能孩子华侨生身份,从此以“上帝视角”看高考。
根据瓦努阿图国家DSP计划的规定,获得瓦努阿图绿卡之后,即可获得两年国际学校免费入读资格;约15万人民币即可享受到纯正英式、法式教育,并可以更轻松进入到英美等国世界级高等学府。同时,以华侨生身份参加国内高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最低分数线仅400+,直降200+分;同时,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有特别针对华侨生的两校联考,考生可以先参加该联考,保证暨南大学或华侨大学的入学资格后,再参加华侨联考。
值得注意的是,瓦努阿图国家经济发展支持计划DSP中唯一认可的绿卡是如下图这张粉色的卡片,是可获取华侨生身份唯一认可的绿卡。
拥有瓦努阿图绿卡最具吸引力的一点是,瓦国绿卡持有者不仅享有华侨生身份,同时拥有中国国籍,完全不影响未来包括公务员方向、事业编制方向的职业规划。
内卷永无止境。都说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以完全可接收的经济代价,移民瓦努阿图;赋予孩子华侨生身份,参加国内高考,一举为他拿到200+分,等于为孩子将起跑线前移三分之二赛程。无论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还是算一笔经济细账,都是一笔稳赚不赔,何乐不为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