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笑傲江湖》里,华山派分裂为剑、气二宗,风流一朝散尽。
剑宗雕琢剑法招式,以剑术为上,容易速成;
气宗要以气御剑,练好内功,做时间的朋友。
前二十年的互联网江湖,一切追求速度,以快打快、攻城略地、锋芒毕露;
如今江湖路远,所有人站在时代的分岔口,远望山河、幡然醒悟、勤修内功。
「到得三十年时,剑宗的功夫,便再也不能望气宗的项背了」
2022年的云栖大会,正是阿里磨剑十年后的“试剑大会”。
在会上,阿里宣布倚天710已大规模应用,成为中国首个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CPU。
阿里倚天710芯片
这句话翻译一下,意思是:
阿里自己的云计算,大规模地部署了自己的芯片。
阿里不仅能“造芯”,而且造出来的芯片,经得起最严苛的应用检验。
放眼世界,自研芯片,几乎成了顶尖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的标配。
亚马逊在2015年,收购了一家以色列芯片公司,花8年时间鼓捣出Nitro和Graviton等9块芯片;
谷歌自己研发的TPU芯,为其日益庞大的人工智能帝国,提供了AI算力的解决方案;
马斯克也说,特斯拉下一代训练自动驾驶的超级计算机,要用上自研的Dojo芯片,提升算力和效率;
特斯拉D1芯片
在国内,百度手上有昆仑芯片,腾讯去年也做了紫霄(AI推理)、沧海(视频转码)、玄灵(智能网卡)三块专用芯片;
阿里2018年收购中天微,并和阿里达摩院芯片研究团队合并成立平头哥半导体,这几年已经成功研发了倚天(服务器CPU)、含光(AI推理)、羽阵(RFID)、玄铁(RISC-V)等系列芯片产品。
为什么要自己造芯?这个问题的对象,曾经是苹果、华为、三星几位手机巨头。
苹果在2010年的iPhone4,就用上了自研A4芯片,成就一代里程碑;2020年,苹果在Mac电脑用上M1芯片,和英特尔分道扬镳。
华为海思,从被网友喷得体无完肤的K3V2,到成为一代绝响的麒麟9000,也经历了13年的漫长攻坚。
对他们来说,供应商清一色的同款芯片,已无法满足他们性能升级、产品差异化、生态壁垒等的需求,钳制了发展速度。
食之无味,所以自己下场,挽起袖子做芯片。
一般来说,大企业才有财力,支撑动辄以亿计、长年累月的研发成本;
更关键的是,这些掌握终端市场的企业,每年几千万部手机、电脑、手表等产品,可以供自家芯片试错、兜底、正反馈。
只有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才有机会把芯片从研发黑洞的负资产,形成高利润的完整闭环。
就算如此,成功也很难复制。
君不见,三星自研的Exynos芯片,还有三星半导体实力做倚仗,却没能打出同样的战果。
对互联网公司来说,造芯,更是一场少数人的勇敢者游戏。
但是,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对算力的需求在指数级提升。
如何更高效生产、利用算力?这是摆在互联网公司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生存问题。
在软件、操作系统、架构等方面,大家已经卷无可卷,进步缓慢;
所以竞争必然进入到硬件底座,像超算中心、服务器、存储,以及最核心的芯片。
互联网公司造的,一开始基本上是专用芯片。
英特尔CPU、英伟达GPU,属于通用芯片,很好、很强大、也很贵;
所以像AI训练、视频处理、图像编码等功能,就让自己研发专用芯片去替代,既是性价比之选,也是造芯玩家们的新手村。
阿里的倚天710,就是这样从边缘到核心,造出来的首款通用型CPU。其性能跑分高出业内标杆20%,能效比提升了50%。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宣布,在未来两年,20%的新增算力都要用上自研芯片。
翻译一下,就是:芯片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生态闭环形成了。
功夫是纤毫之争。在芯片研发这一役上,阿里率先攻入了腹地。
在此之后,从软件到硬件,再到生态和市场,阿里走过了苹果们走过的路,形成螺旋向上的闭环。
接下来,就是算力的又一次解放。
人类每次生产力的更迭,都会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春秋战国,铁器时代到来,铁质生产工具的普及,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让经济成为国家的主导力量;
19世纪的末尾,电力大规模应用,工业生产值飞跃,世界头把交椅越过大西洋,从英国变成了美国。
最近一百年,同样的故事,主角换成了算力。
二战时期,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研发之初就是为了计算导弹弹道。
ENIAC计算机
当时,这项任务要上百名计算员,花20小时才能算出来,而ENIAC只需30秒。号称,导弹还在天上飞,它就能算出弹道结果。
手握利器,杀心四起。
中国在1959年,成功研发出104型通用电子计算机。
中国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04型机
机器一共造了两台,一台送去造原子弹,一台送去造火箭。科学家们从埋头敲算盘、手摇式计算机里,解放了出来。
罗布泊传来一声巨响,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算力革命,给了研发创新一个加速度,促成了人类科技新的爆炸。
如果要给这个加速度,画一条曲线,那就是摩尔定律。
半导体芯片发明后,成为新的算力物质载体。
戈登·摩尔,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芯片中晶体管数量每24个月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
算力成为创新的基石。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勘探、气候测算,一切神秘的面纱都被揭开。
如果世界就此发展下去,如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应该是英特尔。
但我们知道,答案并非如此。
1999年,《黑客帝国》上映,全球的观众看着那一串绿色的字符,如瀑布般一泻而下。
那是世纪末的预言,也是新世纪的兴奋。
电影《黑客帝国》剧照
人类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闭眼狂奔,拥抱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世界。
在天涯论坛和各路聊天室里,天南海北的人一边指点江山,一边问你是GG还是MM?
在网络游戏世界,毛头小伙子指挥着像素点阵、棱角分明的角色,相互攻城略地。
2007年1月9日,穿着黑高领的乔布斯,掏出了巴掌大的iPhone,又一个时代轰然开启。
扮时髦的科技人士,书桌上总要摆几本《失控》《大数据时代》和《数字化生存》。
电脑PC、手机成了普通人也买得起的消费品,在百万像素的摄像头下,世间一切都是崭新的。
全球数据量,以每2年翻十倍的速度增长。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专家念叨:人类文明90%的数据,都是最近两年创造的。
互联网一天,人间一年。
如何大规模地生产、调度、应用算力,成了现实的难题。
在美国,以亚马逊AWS,微软Azure还有谷歌的Google Cloud为代表,抢先抓住这个趋势,推出了云服务。
算力进入了云计算的时代。
其中,亚马逊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吃下了算力生意的红利。AWS一路扫荡了美国、欧洲还有日本,占据全球近40%的市场。
在今天,AWS是亚马逊最赚钱的部门,每年贡献一半的净利润。
在这波浪潮里,中国没有掉队,诞生了自己的云计算阵营。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过程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
2008年,阿里的电商生意极速增长,后来的“双11”创造了中国的消费神话。但是繁荣的背后,传统的IT架构、算力模式,已经无法支撑阿里的增长。
如果这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那闭眼买硬件设备就行了。但是,算力需求爆表后,就算把阿里所有收入,都拿去买IOE设备,都还不够。
前路渺渺,阿里内部也吵得面红耳赤。据阿里总参谋长曾鸣回忆,阿里当时开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会”。
这次会议,无异于剑气之争,是道路选择、大是大非的问题。
所谓的大时代,也不过就是一个选择,或去或留。
会议之后,阿里拍板成立阿里云,建立登月计划,用分布式的云计算,代替传统的架构。
他们选择了气宗,练内功,做时间的朋友。
云计算的赛道,阿里云是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吃到红利的,现在也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三的云服务供应商。
一马当先后,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天翼云、UCloud等云计算“中国队”群雄迭起,在全球云计算的版图上,大家守擂、出海、激发创新,好不精彩。
算力,也就逐渐成为和水、电一样必不可少的公共资源,逐渐渗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量变引起质变,这是规律,不可违背。
2021年,《科学》和《自然》两家顶级期刊,难得一致认为,AlphaFold2是当年最大的科学突破。
AlphaFold2做了一件事——预测出98.5%的人类蛋白质结构。
这是困扰学界半个世纪的难题。
用传统办法,科学家们测试1种结构,要花上好几个月;在AI算力下,2亿个结构的密码就此破解。
算力爆发式增长,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沃土、催化剂。
而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和大规模应用,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带来了范式转变。
做医药研发的公司,如今用AI辅助,改变、缩短了研发的流程。北大在研究靶向药时,就借助了飞天智算平台,将计算效率提升了100倍。
量化基金公司,非常壕气地砸10个亿建超级计算机,在时间尺度上博弈,每毫秒几百万上下;
在工业领域,如海尔、三一重工、上汽、宝钢,都建起了自动化生产线、无人车间、黑灯工厂,探索智能制造的可能性;
山东寿光的实验大棚里,培育、巡田、施肥、防虫害等工作,已经交给AI管理;
小鹏汽车和阿里云合作,在乌兰察布建成了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让自动驾驶的模型训练时间,从7天缩短到1小时;
各地城市在构建城市智脑,将交通、电力、水务等管理智能化,这是影响亿万人的大工程。
2012年,一本名为《大停滞》的书横空出世,在金融危机的风波中传道:经济的大停滞,源于科技创新的瓶颈。
而站在当下,自动驾驶、新能源、生命科学、太空探索、智慧城市、气候监测、金融科技、智慧农业……
一轮新的科技进步正在进行中,打散了停滞论的阴云,也必然推动经济格局的变动。
有人提出了“算力时代三定律”:
算力第一定律,时代定律,算力就是生产力;算力第二定律,增长定律,算力每12个月增长一倍;算力第三定律,经济定律,算力每投入1块钱,能带动GDP增长3-4块钱。
在刚刚过去的大会上,讲到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创新,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核心。
而算力,就是创新的底座。
2020年,我国算力产业规模达到2万亿,直接带动经济产出1.7万亿,间接带动6.3万亿;
截至2021年,我国在用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超过450个,智算中心超过20个;
到2022年6月,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约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EFLOPS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是的,亿亿)。
今年上马的“东数西算”,是国家第四大超级工程,代表了顶层设计对算力的一盘棋考量。
建立8个国家级数据算力枢纽,10个数据中心集群。发挥东西部的优势,弥补区域鸿沟,刺激创新,推动共同富裕。
中国未来能达到什么高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产业升级能走到哪一步。
对阿里、腾讯和百度这些互联网大厂而言,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里,向外溢出算力,成为智能时代的底座;
和实体经济深度结合,成为激发创新的平台;
硬科技转型,让科技红利惠及最广大的民众,推动共同富裕。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逍遥子”张勇说,
「科技是阿里巴巴从过去走到现在,并且更好走向未来的基石;更先进的技术是为了承担更大的责任。」
我不禁想到,电影《功夫》最后,阿星神功大成,练就一套从天而降的如来神掌。
他留下的最后一句台词是,
「想学啊,我教你啊。」
电影《功夫》剧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