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讨会暨南方周末城市论坛在武汉举行。该研讨会由南方周末报社与武汉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樊志宏主持,汇聚知名学者、业界翘楚、研究智库及传媒业界代表,共同探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与路径。现场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重磅发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白皮书2022--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从消费多样性视角出发,深刻洞察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的消费趋势,系统阐述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区域分化、未来图景、政策导向。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樊志宏
“十四五”开局之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试点。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从长远看,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从当前看,这是稳定经济大盘、促进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吴天勇在致辞中阐述了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独到见解。
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吴天勇
吴天勇认为,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区消费中心、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龙头城市,近年来国际知名度稳步提升,消费繁荣度显著增强,商业活跃度持续升温,到达便利度明显改善,政策引导度日益完善,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责任向先进城市看齐,加快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武汉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需要进一步突出长江文化的重要引领性作用,在长江主轴核心区规划建设可承接国家级、国际性重大仪式活动的永久会址场所,构建世界级文化文明地标,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文明新形态的育成提供重要活动空间支撑。
在消费成为城市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背景下,今年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推出了“预见新消费”专题,呈现当前中国主要城市的消费特色。南方周末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长姚伟新在致辞中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全面促进消费增长,培育以消费为动力的新增长极,是顺应历史发展新阶段的选择。后疫情时代,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城市需要更好发挥消费作为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
南方周末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长姚伟新
在研讨会现场,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戴春晨正式发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白皮书2022--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以下简称《白皮书》)。
戴春晨指出,中国已经进入繁华绚丽的商品经济世界,消费品的丰富,消费业态的繁博,生产及消费者的多元,共同构建出纷繁复杂的消费多样性。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戴春晨
《白皮书》指出,消费群体画像正在往更小众更细分的亚文化圈层,千禧一代、Z世代是大型城市的消费群体,“银发”一族则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一“老”一“新”的消费品牌不谋而合地走上了创新之路;另一方面,消费政策具有明显的集成化特征,地方政府不再局限于关注商业街区建设与培养中小商户,进入了更多好政策汇融如一的境地。
为了辨别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特征,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通过构建模型,并选取48座城市作为样本,研究显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者省域的中心、副中心城市集聚在三大象限,而高消费能力、高消费倾向的“双高”城市则较为稀缺,仅有广州、长沙、佛山等少数城市。
繁杂的数据描绘出了城市通往繁荣途径,戴春晨在演讲的最后总结了四点结论:一是当前是国内城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适当时机;二是政府要解决科学化的问题,推动城市个性、产业特色以及与不同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设计。三是营商环境是创建行动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的监管审批速度要跟得上新型消费的发展速度;四是一定要提振消费者尤其“Z世代”等新群体的心理预期,让人们敢消费。
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义重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以《疫情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着力点》为题进行演讲。她表示,在疫情冲击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促进消费恢复,应紧紧围绕“保主体、重创新、补短板、促开放、推改革”发力。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出发,阐述了在当前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他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服务消费的品质和多样性,以服务消费带动人口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罗知通过分析武汉消费数据发现,提振消费存在居民“报复性储蓄”、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民生性支出不足等难点。此外,罗知指出在发放消费券时,需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制定不同的政策,以确保消费券发放“叫好又叫座”。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罗知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前滩综研)院长何万篷以《大消费、大商务格局下的城市大事件策划》为主题演讲,阐述了大消费的典型特征:消费者直奔场景,消费品与消费场景既要接地气,也要接“阳(洋)”气;大消费要依托大商务、大平台,善于策划城市大事件,吸引国内外大量消费者。
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商贸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庆、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禹建湘分别总结分享了广州与长沙在建设消费中心城市中的宝贵经验。王先庆指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突出体现了独特性、体系性、协调性和实施性;禹建湘阐述了长沙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路径。
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商贸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庆
此外,赢商tech城市商业地图负责人黄静,基于商业大数据重点分析了主要城市和商圈的首店经济发展趋势,并指出因城施策才能推动首店经济“长红”。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二级巡视员吴永保在演讲中阐述了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三个层次,并提出了努力建设引领消费新品新潮的标杆城市、全国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内外贸一体化创新发展的示范城市三点建议。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二级巡视员吴永保
具有启发性的观点相互碰撞引人入胜,源于实践的鲜活案例也在陆续上演。
在研讨会的舞台上,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楠,卓尔智联集团副总裁、汉口北集团总裁曹天斌,武汉汉口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国舫,中国工商银行湖北分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吴赟,服装设计师、武汉井盐文化潮流合伙人熊慧颖,分别从不同行业、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不同见解。
除了精彩纷呈的嘉宾发言,研讨会当天南方周末研究院邀请多位专家代表担任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并为其颁发聘书。
南方周末研究院特聘专家聘任仪式
作为以“影响力、研究力、市场力”为建设标准的媒体型智库,南方周末研究院于2020年6月成立了城市(区域)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研究中心深耕城市区域,已推出一批“深度与广度并存、研究与传播并重”,有质量、有影响的智库产品和服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