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小微企业员工健康。
在从疫情影响中“恢复元气”的路上,如何守护员工健康成为了不少企业的关注重点。尽管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承担部分健康风险,但小微企业受到疫情影响,现金流难免紧张,在保证现金流还是保持员工福利之间,很多小微企业主犯了难。
为了解除这些小微企业的后顾之忧,让员工的健康保障不断档,平安健康险近日在其上海的平安团体e生保企业客户中挑选出了部分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小微企业,免除了其重新投保保费。据了解,此次免除保费所覆盖的企业数量在上海的平安团体e生保企业总数中占比约为10%,涉及总保额高达9.96亿元。
而拥有了平安e生保,这些企业的员工绝不仅仅是拥有了一份医疗保障,背后还“站着”强大的医疗健康管家。伴随着平安健康险从“保疾病”向“保健康”的转型,平安e生保将更为注重医疗健康服务,围绕 “日常健康、就医安排、医疗报销”三大需求场景,让被保险人的健康“有人管”。
“凭借健康保险+健康医疗的优势,平安健康险可以打造包括预防、检查、诊断、治疗、康养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闭环。”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表示。
9.96亿保额:守护小微企业员工健康
此次被划入平安健康险免除平安团体e生保保费范围内的共有17家小微企业,249名员工。这些小微企业的员工人数均在30人以内,所涉及行业包括零售、餐饮、酒店、货运等受疫情影响特别严重的行业,其中零售企业8家、酒店3家、餐饮企业2家。按每人400万元的保额来计算,平安健康险此次送出的保险总保额高达9.96亿元。
高达400万元的保额能提供一些怎样的风险保障?
从平安团体e生保的保障内容来看,其脱胎于平安健康险的“招牌”百万医疗险产品——平安e生保,可以用低至几百元的保费撬动高达400万元的总保额,包括200万元保额的一般医疗保险金及200万元的特定疾病医疗保险金,在1万元免赔额之上能够不限社保全覆盖(保障范围内),包括自费药、院外特药、手术费、护理费、质子重离子治疗费用等等。
和个人版不同,3人就可起保的团体版可以享受优惠的团体费率,对于员工数量较少的小微企业显得特别“友好”。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此轮疫情期间,许多保险公司都曾给疫情相关群体捐献保险。但和其他险企较多捐献或扩展新冠专项保险责任不同,此次平安健康险送出的百万医疗险成本较高,保障范围较广,属于很可能“用得上”的医疗保险。另外,此次平安健康险用的是免除重新投保保费的方式,对于受惠的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它们本身就是平安团体e生保的用户,免除一年保费能够实实在在地给小微企业减负,让其员工的健康保障不断档,也符合监管机构在疫情期间屡次强调要为小微企业减费降利的政策方向。
在传统印象中,以平安e生保为代表的百万医疗险绝大部分是面向个人用户,而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将平安e生保作为员工福利的企业不在少数。
平安健康险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目前投保的小微企业共计3万余家,覆盖35万名员工。从行业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员工人数占到总量的30.46%;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微企业更是其中的重要部分,3-5人规模的小微企业占到企业用户的40.14%。
而经历了疫情的特殊时期,员工的身心健康更需要保障,这不仅仅是疫情之下的人文关怀,更有助于企业建设一支更有韧性、更忠诚的员工队伍,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效能。
美世咨询发布的《2021美世职场健康需求报告》显示,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雇主对员工健康和工作韧性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不容低估。53%认为自己在疫情期间得到了雇主良好支持的员工表示,他们为此不太可能离开公司。超过90%的中国员工在疫情后将保持或增加数字医疗解决方案的使用频率。投资于员工福利将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正在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一代。
健康险的第二增长曲线:从“保疾病”到“保健康”
让这249名受惠企业员工颇感惊喜的是,平安e生保给他们带来的已不仅仅是一份高额的医疗保障,同时还加载了一系列医疗健康服务,覆盖问诊、就医、配药等医疗全流程。
据悉,平安健康险将全面升级平安e生保背后的医疗健康服务,打造“日常健康有人管”、“就医安排有人管”、“医疗报销有人管”的“三管”服务。
具体来说,除了保障范围内的医疗报销之外,在日常健康方面,平安健康险可以提供包括在线问诊、送药上门、出院交通安排及陪护、院后居家康复护理等服务,例如:专人入院探访及慰问;出院交通安排及陪护,长途回家免费送;提供院后居家康护指导书并进行电话讲解和远程康护咨询服务;安排专业康护管理师提供定制上门服务等。
而在就医安排方面,平安健康险凭借平安集团优势以及在医疗资源上的强劲布局可提供丰富的医院及专业医生团队资源。数据显示,平安健康险目前签约的中国百强医院已达73家,合作三甲医院337家,其他紧密合作型医疗机构1085家,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共224个城市。依托于和医疗资源的紧密合作,平安健康险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门诊、住院安排,并有专人陪护办理入院。以其中的二诊绿通服务为例,平安健康险可以做到在5个工作日内安排肿瘤专家团队提供二次诊疗意见,10个工作日内住院就医安排专人陪护办理住院。
在平安健康险看来,在医疗健康服务上“下功夫”是保险消费者和健康险公司的双赢,既是满足客户“痛点”的必需,也是健康险公司突破增长瓶颈的第二增长曲线。
从客户需求而言,优质医疗资源一直都是“稀缺品”,尤其在疫情之下顺利就医、配药更是一度成为了“奢侈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迫切希望有人可以将自己的就医问药管起来。
而对于健康险公司来说,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健康险市场的增速正在逐渐放缓。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5%,已不复2018-2020年两位数增长的光景。在这样一个细分市场中,当下国内几乎所有的保险机构却几乎都要“插上一脚”。如何从“内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朱友刚认为,目前健康险市场将进入一个相对趋稳的专业经营期,未来将从以往事后被动理赔转向前端主动管理。为了响应客户的多元需求,保险公司不能只是提供简单的投保和理赔报销,而是需要在HMO模式下提供日常健康管理、驻院陪诊协助、就医安排服务等多重角色,走向健康管理、医疗管理。
同时,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健康管理业务。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把“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并列提出,这意味着,从政策导向上健康管理作为保险业的重要服务功能,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基于这样的行业趋势,平安健康险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型,将健康管理作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实现健康管理与保险业务双轮驱动。平安e生保作为平安健康险的“招牌”产品,也成为公司战略转型落地的重要承载。凭借对客户痛点的精准切入和医疗资源的领先布局,其在“健康保险+健康医疗”的探索也将引领健康险行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