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它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数字经济再次被热议。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性力量,社会各界对数据流通、数据安全的关注度也愈发高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强调,要全面加强数据能力建设,在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推动数据有序共享与综合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近日,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编制的《隐私计算技术金融应用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就隐私计算的关键技术、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应用场景与案例实践、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展开了深入研究,为隐私计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什么是隐私保护计算技术?隐私保护计算,简称隐私计算,是一套包含人工智能、密码学、数据科学等众多领域交叉融合的跨学科技术体系。它能够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分析验证,并提供数据计算过程和数据计算结果的隐私安全保护能力。隐私保护计算主要涵盖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差分隐私和机密计算等技术。
立足“数字中国”远景目标以及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格局,隐私计算无疑是数字化时代必不可少的安全底座,隐私保护计算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跨机构、跨地域、跨行业的数据资源有序共享,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曾在《数据价值释放与隐私保护计算应用研究报告(2021年)》中指出,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其流通共享对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与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数字经济中的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隐私保护计算技术有助于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与之配套的立法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内的重磅法律法规相继发布,至此,中国信息及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框架初步形成。
对此,恒昌数智科技研究室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以及日趋完善的数据安全合规监管框架,不仅大大拓展了数据安全流通空间,也让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局面。隐私计算作为数据安全与数据流通领域的关键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企业海量数据处理及分析的需求,还可以在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数据流通的技术门槛和使用成本,实现数据高效、安全流通。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如何打造数据可信共享合作的基础设施,保护数据隐私,实现数据流动,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据国际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5年,将有一半的大型企业机构使用隐私计算在不受信任的环境和多方数据分析中处理数据。
作为数字化转型企业之一,恒昌深知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在为客户提供业务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对数据安全的保护。据悉,经过多年的科技创新及实践积累,恒昌已从不同维度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技术层面,恒昌严格采用符合业界标准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匿名化、密码学、权限控制、加密存储、数据脱敏等业内通行的安全技术来防止客户个人信息泄露、损坏或丢失。此外,恒昌存储客户个人数据的系统已获得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备案证明,并通过了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从安全管理、策略、过程、网络体系结构等诸多方面保障交易安全及个人信息安全。恒昌信息安全中心还曾在2021年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卓信大数据计划” 第三批成员单位。
制度层面,恒昌通过建立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策略、安全开发规范、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等方式来保护客户个人信息,保障信息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恒昌不仅开设信息安全部,成立数据安全专项小组,而且不定期举办安全和隐私保护培训课程,将信息安全建设提升到新高度。
安全事件管控方面,恒昌组建了专门的应急响应团队。一旦发生安全事件,会立即启动安全预案,实施处置并报送信息,最大程度进行止损、分析、定位、补救,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溯源和打击。
据Gartner预测,到2024年,全球每年由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超过150亿美元。可以预见,随着数据安全的声量逐渐加大,隐私计算技术将释放更多的潜在数据应用场景与价值,并成为企业发力数字经济、平衡隐私保护与价值挖掘的关键引擎。在此背景下,恒昌也将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加大前沿技术储备与运用,实现数据合规使用、安全流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