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虫
平地一声雷。
过去一年里,北上广三大超级城市合计只增长了7.7万人口。
当人口增长迎来历史性拐点,许多大城市再也不会把人才当作发展的成本,而是千金难买的重要资本。不管是富庶省份,还是偏远山区,都卯足了劲掏空钱包,要用真金白银下重注——
今年2月,浙江提出全国大学生来浙江创业可贷款10万-50万元,一旦创业失败,政府最高可代偿40万;
同日,财政并不富裕的云南,也推出了“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引进人才最高补贴100万元;
就连广东河源某偏远山区县,都把相关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从每年的1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相当于翻了20倍;...
区域经济竞争,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时刻。
未来,大城市仍会继续膨胀。不过,面对可开发土地规模有限的现状,中国城市也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速度约在2011年达到顶峰,此后出现波动下行的态势。
换句话说,尽管我们的城镇化率仍以平均每年一个点的速度在攀升,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但是由于用地指标非常紧张,我们的建成区增量反而有所萎缩。
不妨看看近几年中国城市的新动作——
上海按照“有机更新”理念,进行黄浦江东岸21公里岸线打通工程,在存量土地上做文章,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公共空间的回归、生态岸线的打造,都是主要目标;
成都的核心区锦江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鼓励新消费、新技术、新模式,打造众多新经济产业集群,意在更新旧有的产业格局,集中力量推动经济升级;
……
一条线索逐渐浮现:越来越多的顶级规划和高配资源,在向城市的核心地带倾斜。
大城市,正在从向外扩张,转身向内激活,重回主城迭代发展。
主城区形态的迭代,不是什么新奇之事。在现代都市,这仍然是一条贯穿时代的主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对单一功能的CBD的反思声便不绝于耳。
对此批判最为尖锐的,莫过于美国著名记者、城市理论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bos)。
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雅各布斯直言,很多CBD一到夜晚就会成为“鬼城”,逐步走向衰败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功能单一化。她认为,“地区的主要功能必须要多于一个,最好多于两个”。
彼时繁盛至极的“纽约核心”华尔街,在雅各布斯看来却是个城市建设的反面案例:
“看似坐拥全美顶尖的各种机构,拥有各种法律和保险公司、航运公司、金融公司的华尔街,却迎来了街道的凋败。
“背后原因,正是规划的单一化,导致当地的文化娱乐业和餐饮业、零售业等其它商业只会被挤压到其他地区;久而久之,这座汇聚万金的小城成为了’空心城’。”
而且,由于商务区的人流会在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突然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汐,也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雅各布斯对华尔街的批评如此有名,以至于它成为了一道经典的中国高中地理题。
历史的这一页终究是要翻篇的。在时代变迁的进程中,人们的视野逐渐从CBD身上转向了“CAZ”(中央活力区)。
最近十年,国内外大都市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城市转型浪潮。
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提出“在维持原有的市民与金融中心的同时,成为一个更具活力的全球文化和商业中心,一个服务于世界的生活、工作、旅游的社区”;
伦敦金丝雀码头锐意升级“中央活动区”(Central Activities Zone,简称CAZ),不仅要发展原先的金融和商务功能,更要注重旅游、文化、休闲等的发展;
新加坡则对玛纳瑞中心提出了作为“工作、生活和休闲三位一体的独特城区”的发展定位……
伦敦CAZ示意图
上述种种,无不揭示一个趋势:多元用途的中央活动区(CAZ)正在取代单一功能的金融、商务CBD,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舞台。
我们可以将CAZ看作“CBD 2.0”。
作为CBD的升级版,CAZ更强调多样性、活力持久性和空间的人性化,融合商务行政、休闲娱乐文化、高品质居住、旅游观光、产业等多种功能;以多中心、创造性的形式,推动主城更新和文化创新。
未来的CAZ,将是7*24全时段活动的汇聚地,服务多元化的消费者和居住人群,成为城市最有活力的区域。老城市有了新活力,城市发展愈加出彩。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把城市核心区“归还”给市民,提供高质量居住环境,而非将其作为全然的商务人士办公场所。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张庭伟指出,“CBD向CAZ的发展体现了城市规划理念的发展,从重视物质建成环境转向强调生活品质,从强调总量增长转向提升生活质量”。
在人口和土地存量竞争的时代,只有更强调以人为本,让人才因城市吸引力而集聚,产业追逐人才而布局,城市才能在更高阶的竞争中抢占优势。
国外的CBD转型轰轰烈烈,在时代的召唤下,中国的超级都市们,也在着手打造专属于它们的CAZ——上海、深圳、武汉、重庆、郑州等多城都陆续提出要向CAZ升级。
广州也不例外。这座千年商都,也走到了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从2015年-2019年,广州常住人口的增速分别为3.1%、3.8%、3.1%、2.7%、2.6%、但是同期广州建成区面积的增速分别只有1%、0.93%、1.1%、2.9%、1.8%,远远追不上人口增速。
不仅如此,广州的几个核心市区几乎已经停止“长大”了。2018年-2020整整三年间,越秀建成区面积原封不动,海珠、荔湾、天河则只增加区区0.05平方公里、0.2平方公里、0.05平方公里,聊胜于无。
当人口因为市区饱和而被挤压至外围区时,城市发展多少会“摊大饼”,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于是,跟其他大城市一样,广州也在重新思考如何盘活主城区,让老城市重焕新活力。
面对这一难题,广州的答案是通过打造活力地标,在此孕育出充满活力的中央活力区,助力荔湾的城市复兴。
在各区十四五规划中,荔湾在城市更新投资上豪掷1208亿元,创下各区新高,可见其决心坚定。
未来的荔湾,将会出现芝加哥CAZ那般充满活力的场景。
《芝加哥中心区规划2020(Chicago Central Area Plan)》中指出,CAZ需要满足四个重要条件:多元化产业集聚、发达的轨道交通、高质量公共空间及与住区的密切联系。
在其美好蓝图中,此地应当有极为发达的轨道交通,娱乐和教育等设施,以及更多的水景、公园与公共绿地。芝加哥CAZ,不仅仅是金融与服务业中心,更是一个提供高质量生活体验的高档居住区。
如今,芝加哥CAZ俨然变成了7天24小时永不落幕的“不夜城”,经济文化活力十足。
芝加哥夜景 图源:Unsplash.
同样,打造CAZ,荔湾也是有底气的。
首先,是此地交通资源的顶级配置。
且不论世界级交通枢纽-广州南站就在荔湾身边,就连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纵横两轴会师之地,也在荔湾。
据媒体报道,18号线在番禺广场-万顷沙区段与22号线共线运营,而地铁22号线又规划与28号线相交于荔湾区的芳村板块。这也意味着,两条贯穿大湾区的十字交叉地铁可以在芳村实现换乘。
再加上南北走向上,广州规划地铁18号线向北延伸至清远,向南延伸至中山、珠海,贯穿整个珠三角西岸。
这意味着,未来从荔湾出发,将可直达深圳、佛山、东莞等多座万亿级城市。
广州跨市地铁规划 来源:《广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不仅如此,今天,广州还在荔湾疯狂建地铁。28条规划中的跨市城市轨道衔接通道,以及17、18、22、28、37号线五条设计时速达160km/h的跨市高速地铁。
这般大手笔,穷尽全国都极为罕见。以白鹅潭为核心,覆盖大湾区的1小时交通圈已然初见雏形。荔湾,可谓当之无愧的大湾区枢纽核心。
现在的荔湾,已经颠覆了老城衰败的常识,吸引了大量新增人口——在过去十年里,这里增长了约34万人,增速高达37.9%,远远高出许多热点城市。
随着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相信这一增速将会再迎爆发式增长。
问题是,人来了,该如何留住?
在去年出台的《白鹅潭地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荔湾提出要重点开发对标纽约、芝加哥、东京等世界级中央商务区的白鹅潭商务区,打造广州中心城区西翼CBD,与东部“黄金三角”(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西区)遥相呼应,形成广州经济的两个核心。
具体而言,白鹅潭总部经济带的三个强势板块——白鹅潭的“产”,聚龙湾的“商”,和花地湾的“居”,将构成CAZ的重要“黄金三极”,奏响“老城市 新活力”最强音。
今年,荔湾谋划推动重点建设项目超过130个,总投资逾2629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就在3月29日,广州市2022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签约活动举行;是日,世纪金源南方总部正式敲定,即将落户白鹅潭。
这只是一个开始。以产促城,方能以城兴产。
在白鹅潭核心区,未来还将布局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工业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时尚等多元化产业。
光有产业的片区,还不足以成为CAZ。
在白鹅潭核心区,一座集合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及广东文学馆于一体的“三馆合一”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并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新地标,以文化激发“老城市”的新活力。
人才聚集之地,也会蕴含强悍的消费力。与白鹅潭核心区亲密比肩的聚龙组团,承担了这股庞大的消费需求——
作为广州西客厅,国际知名的高端商业“太古商业”已经落子聚龙湾。很快,一座融合岭南文化、现代艺术及国际潮流于一体的国际级商业地标项目,将会拔地而起,与白鹅潭核心区形成良性互动,双双促进。
产商结合,更需高质量的居住环境,而庞大的住房需求已经呼之欲出。与白鹅潭板块仅一站之隔的花地湾板块,顺理成章地成为承接人才居住需求的活力大城。
在人-产-城有机联动下,白鹅潭沿江总部经济带展现出了成为下一个CAZ的极大潜力。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其他地区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优势——
在全方位的全球城市竞争中,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更高的位置。
如果说,珠江新城展示了国际大都市的繁荣,那么10公里开外的荔湾,就是展示千年商都的最好窗口。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白鹅潭保留着最多的老城文脉精粹,是广州市民精神文化高地。
花地湾的花鸟鱼虫记忆,更是贯穿了老广们大半生。未来,全新升级的花地湾,同样会保留这种元素,将其融入新的城市打造中。例如,延续着花鸟鱼虫文脉的花地湾生活馆,已经成为了新老广州人心目中新的文化地标。
作为拥有“老广文化”价值底盘的荔湾,已经先声夺人,惊艳登场。
著名城市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在研究美国领先的“创新型社区”时,发现其中没有一个社区是传统定义上的CBD。
他发现像旧金山的苏玛区(SOMA)和教会区(Mission District),以及纽约的苏豪区(SoHo)这样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社区,是以其高舒适度将新居民吸引至中心城市生活。
无独有偶。在花地湾这种适合步行的宜人生活环境,人才能够在这片充满魔力又欣欣向荣的街道上碰撞、摩擦,无数创造性的火花才能够相遇、相融、相成。
由万科盛情打造的花地湾非凡1平方公里,作为白鹅潭地区绝佳的居住空间,肩负着缝合荔湾南片、凝结千年花乡文化与百年工业遗存的重要责任,助力“都会复兴”,打造“活力地标”。
万科花地湾规划约30万方办公,约18万方集中商业,约4.5万方滨水空间,约17.6万方公共开放空间,两所九年制学校,拥有城市级养老服务中心、地标级总部办公区。
在“以人为本”的顶层设计中,我们可以畅想这片西部老城,即将焕发出怎样惊人的活力:
最引人向往的,是滨水生活的宜人和惬意。
在保留老荔湾历史之余,花地湾将打造水岸活力地标——水廊花埭,依托花地河水系,溯源广府水上之路。
效果示意图
沿河岸打造景观走廊、步道、码头、舞台……未来,你可以在林荫下沿着河岸散步、慢跑锻炼,徜徉在充满人情味的街道上,一览商业街区之繁华,感受城市魅力之独特。
效果示意图
花地花轴的设计,可以称得上生态活力地标。将激活公共空间,打造出城市的绿色通廊,进一步也能够串联地下与地面交通、TOD超链中心、空中花园,集中绿地提供多种室外活动空间。并且,花地花轴沿着绿地向东还将延伸至珠江,让购物、休闲、出行能够重回步行的浪漫。
效果示意图
花地湾TOD,未来将实现地铁1号线、25号线双线换乘,作为枢纽活力地标,TOD超链中心更将重塑多元城市的形态,为花地湾打造一站式全栖生活圈。与慢行系统链接,将实现交通、商业、办公、住宅多场景转换,形成一个五脏俱全、快速通达的“小型城市”。
位于核心区的花地湾,不管是休闲购物、旅游文化还是教育医疗资源,都同样丰富。
居于此,房子不仅仅是单个楼栋,而是一个互相连接的片区。居于此,你将真正理解到,推动创新的,是人的密度。
如今,白鹅潭核心区-花地湾-聚龙组成的“黄金三极”,正在撬动区域腾飞发展。花地湾-聚龙湾双湾并起,白鹅潭商务区蝶变在即,人-产-城的有机联动,成就广州2035城市进化超级风口。
我们相信,在这样的配置下,花地湾将强势崛起。珠江西岸CAZ,将形成商业繁华中心集群,成为广州经济的新增长极。
效果示意图
这才是未来社区应有的模样。
当年“逃离北上广”风潮之所以席卷全网,如此声势浩大,不正是因为大量踌躇满志的年轻市民,发现他们想象中光鲜亮丽的生活,实际上变成了“白天CBD,晚上城中村”的两极割裂,才不得不忍痛离开吗?
而全新升级的广州花地湾CAZ以多元化的业态、更高质量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不仅吸引人,更能留住人。
人才留在此地,将发挥更大的集聚效应和创新价值。
举目眺望,偌大的荔湾,一个充满生命力的CAZ正蓄势待发,即将腾飞。
全球竞争的本质是城市竞争。
在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大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往往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
当人类进入”城市的世纪“,全球竞争也在持续并深刻地塑造着城市的形态。
无论中外,核心区都集中体现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决定了城市的高度。
花地湾,便是广州参与全球竞争的一张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