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IPO,恭喜这家持续创新并拥有快速商业化能力的“双核”创新药企业!
创新
市场对创新药的期待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更佳”,从而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迈威生物践行“探索生命、惠及健康”的使命,“让创新从梦想变成现实”,据其公告显示,迈威生物在研发端投入较大,2020年研发投入达5.81亿,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早期创新发现平台体系,大大提升了创新效率,形成了独有的核心技术,已获得授权专利4项,提交申请专利48项,两年内获得11个国内外临床批件、实现2个品种上市报产,现有15个在研品种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其中 3 个品种已提交上市申请,3个品种处于关键注册临床研究阶段,1个品种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4个品种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1个品种已经取得临床默示许可。
全产业链布局
迈威生物从建立之初就开始建设生产转化体系。该体系于2019年建成并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完全按照GMP标准建设。该体系拥有抗体药物产能4000L、重组蛋白(细胞因子)产能4000L以及两条制剂生产线。该体系对迈威生物的项目推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完成了9个品种的工艺、质量及生产转化研究,其中2个品种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已经获得受理,3个品种处于关键注册临床阶段。据迈威生物董事、总经理刘大涛介绍,“该生产转化体系已经顺利通过欧盟QP体系认证,由此可以为发达国家提供合格的、符合欧盟GMP标准的临床样品。更为重要的是,该体系为公司未来大规模产业化进行了充分的人才储备。”
快速商业化能力
迈威生物已经组建了优秀的国内销售团队,而且除国内销售外,也同时建构了较强的全球化推广能力,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三个品种的国内外授权,累计合同金额超过15亿元。迈威生物积极推进更多创新品种的商业化,比如Nectin-4 ADC、CD47/PD-L1 、ST2等产品的海外授权,将为公司带来健康的现金流。
狙击手基金参与上市前唯一轮次融资
创新能力强、全产业布局且能快速商业化的迈威生物,有稳定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体系,上市前只进行过一次融资。硬科技狙击手投资机构 — 信熹资本Sincere VC参与其中。通常,生物医药公司因为有巨额的研发投入需求、研发周期较长,需要持续多轮次的不断融资,从而导致控股股东与创始团队的持股比例不高,影响了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但如迈威生物一样,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小批控股股东实力强、创始管理团队持股比例科学的创新药企业,对外融资需求不强,甚至IPO前仅有一次融资,仅挑选合适的专业投资机构相伴。除迈威生物外,智翔金泰、恒瑞源正等生物科技公司均有此特征。这些公司的投资人中,都有信熹资本的身影。信熹资本是如何形成如此精准和专业的投资能力与打法的呢?该投资机构似乎并不喜欢在市场上多亮相,公开信息不多,根据其官网显示的投资标的来看,该机构是一个狙击手型的硬科技投资机构。
根据市场化母基金提供的消息,信熹资本2016年成立的首支物联网基金去年已顺利退出,获得高达33倍的收益。信熹资本认为,虽然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与欧美尚有不小差距,但却是中国为数不多可以或有希望参与全球创新的高科技领域,10-15年后,中国一定会产生万亿级市值的生命科技企业。
除了投资生命科技领域外,信熹资本的另一投资板块是物联网(半导体、传感器等),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睿创微纳(688002.SH)的首个专业机构投资人,据其官网披露信熹资本已投资了国产CPU领先企业“兆芯集成电路”、国产GPU领先企业“格兰菲智能科技”、连续七年蝉联政务云第一市场份额的“浪潮云”等,同时也投资了多家泛半导体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如国内唯一拥有核电级高纯石墨供应资质的“中钢新型材料”、拥有极强交付及完整运营能力的半导体级气体公司“宏芯气体”、具有全球创新性的光谱芯片“与光科技”等。
信熹资本生命科技投资的使命是“让生命更健康”,物联网投资的使命是“让世界有效率”,并以成为“硬科技投资狙击手”为公司愿景。据了解,信熹资本的投资团队拥有专业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细分领域产业公司的工作背景,合伙人在科技投资领域深耕20多年,坚信深度研究和洞见驱动的投资,选择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优秀工程师、创业者和技术专家,只投资有较高技术壁垒的硬科技企业,重概率胜于赔率,追求“不脱靶”,大部分已投资项目成长为百亿至千亿市值的硬科技企业,堪称真正的硬科技投资狙击手。
值得一提的是,信熹资本认为,通过投资硬科技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参与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价值贡献,是投资机构为国效力的主要方式。所以,信熹资本强调,他们只做“真正的投资”、只做“硬科技投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