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3月27日讯 (通讯员 田霞 刁梅 记者 王国柱) 清明节前,泰州卧龙公墓到处郁郁葱葱。因疫情防控需要,这里暂停了市民祭扫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泰州市殡仪馆工作人员的“代祭”。身材瘦削的李福德和同事一道,在不同的墓碑前敬献鲜花和杯烛。与他人有别的是,李福德有另外一个称呼——遗体整容师。“让生者得到安慰,让每个逝者‘走’得都有尊严,是我这个行业存在的最大意义吧。”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福德的话里充满他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自豪。
图为李福德在卧龙公墓帮市民“代祭”。
“入职这一行,前后共有15年了吧。”李福德说,他老家是福建的,他最初在当地一家殡仪馆工作,做过主持遗体告别仪式的司仪,从2007年开始从事遗 体整形工作。面对刚入职如何克服恐惧的疑问,李福德轻松地说,这就是一份职业吧,工作的时候全身心投入,事后学会忘记,就没有什么恐惧可言。而入行那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多年来一直如鲠在喉。
当时,殡仪馆接受了一具遭遇海难的遗体,受长时间水泡影响,加之天气炎热,尸体膨胀,呈“巨人观”。受技术水平的限制,面对死者家属希望整形后 再火化的要求,李福德和同事无能为力。“家人很遗憾, 我们也很遗憾。”李福德回忆往事神色凝重。
“要让每个逝者都‘走’得有尊严,必须先让自己强大起来。”李福德不久后就离开了那家殡仪馆,遍访“名师”,前后去过其他多家殡仪馆。一次,在师傅的带领下,他参与一起重大死亡事故的“善后”工作, 师傅大胆、专业的处理方法,让他瞬间感觉打开了“格局”。博采众长,李福德遗体整容技术日益精进。2012年,经过层层选拔,他进入泰州市殡仪馆工作,当上了一名专业的遗体整容师。
给李福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去年一次整容工作。一家三口在交通事故中意外去世,孩子才六七岁,因车辆碾压,三人遗体需要大量整容工作,让逝者尽量 “体面”地离开,李福德和同事暗自下了决心。做模型、一点点小心缝合……李福德回忆,当时他在工作台前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由于眼睛长时间盯在 一个固定的部位,最后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滴了下来。在同事的配合下,经过整整两天的努力,三具遗体终于整容成功,得到了家属的肯定。
十多年如一日,李福德认真对待每一位需要整容的逝者,通过自己精湛的技术,让每一个人有尊严地“离开”,让生者了无遗憾,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2021年,李福德被泰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民政系统先进个人。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