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安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安阳市中支)获悉,2021年,安阳市全年信贷增量首次突破300亿元,创历史新高。
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暴雨灾害,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作为,调整信贷投向,持续加大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我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资金供给状况明显改善。
各项贷款增长明显
信贷结构趋于合理
人行安阳市中支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59.24亿元,同比增长17.07%,较上年同期提高1.65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61个百分点,排名第二位。去年1月至12月,全市共新增各项贷款329.45亿元,同比多增71.67亿元,超额完成全年新增目标任务。
去年,我市企业贷款增量占比上升,制造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增速明显回升。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91%,较上年提高4.69个百分点;全年共新增制造业贷款17.24亿元,同比多增9.47亿元。
我市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保持较快增长。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总量为474.87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出企业贷款增速2.55个百分点;全市大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0.47%,高出上年同期22.35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519.67亿元,同比增长5.04%。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不断发力,涉农及县域贷款明显增长。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适时调整支农重点,开始由“扶贫”向“富农”转移。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突破1000亿元,达1005.28亿元,同比增长15.4%,较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446.17亿元,同比增长26.9%,较上年提高13.26个百分点。县域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9.37%,高于市区增速4.65个百分点,农业比重较高的滑县、内黄县贷款分别增长30.01%和20.72%,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五县(市)当中分别排第一位和第二位。
各项存款平稳增长
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在存款方面,据悉,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52.22亿元,同比增长10.93%。去年1月至12月,全市共新增各项存款359.99亿元。
截至去年12月末,我市余额存贷比为61.86%,较上年末提高3.24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为91.52%,较上年提高22.91个百分点,为2008年以来最高值;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之和同比增速13.2%。
2021年,人行安阳市中支累计发放再贷款11.46亿元,其中发放灾后重建专项再贷款5亿元,限额利用率达100%;累计办理再贴现63.35亿元,再贴现投放额位居全省前列。同时,持续加大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让普惠小微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法人金融机构累计为1798家企业的10.56亿元贷款本金办理延期,共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激励资金1056.42万元。2021年11月,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5%,较年初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97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去年,我市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截至去年12月末,我市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为5532户,较上年同期增加876户,增长18.81%;小微企业授信户数为6700户,较上年同期增加964户。
2021年,虽然我市经济运行环境复杂,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存在困难,但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稳企业、保就业积极进取,科学投放,最大限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多数机构实现新突破。其中,四大国有银行贷款增加170.95亿元,超出全市增量的一半,农信农商系统增加43.7亿元,中原银行安阳分行增加21.02亿元,郑州银行安阳分行净增17亿元。
继续发扬大局意识
全面支持复产复工
2021年,我市信贷投放取得了辉煌成绩。刚刚步入2022年,我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市再次按下“暂停键”,全市社会经济生活遭受巨大冲击,这再次考验我市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的责任和勇气。在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要求下,2022年,全市金融业将继续发扬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为全面复产复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力量。
疫情过后,我市经济面临复产复工,需要大量资金快速投入重启。“金融机构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为我市争取更多的信贷额度,积极申请专项救助信贷规模;争取更优惠的让利减费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让更多的企业、工商户享受到政策红利;为我市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缩减申请、审批环节,提高信贷资金落地效率,为企业恢复赢取时间;对于贷款到期及将要到期的,要采取延迟还本付息政策,做到‘应延尽延’。”人行安阳市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全市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着力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复产复工安排,做到重点扶持、有序跟进、合理分配、充分供给。
今年,人行安阳市中支将进一步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尽快落地,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动我市经济绿色升级。同时,帮助企业加快步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轨道,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争取我市第一只绿色债券早日上市,为绿色债券的推广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