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记者从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21年,我市在遭受10次全国大范围沙尘天气的情况下,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仍达到325天,超额完成省考318天的年度目标任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3.75,较2020年改善6.5%;PM2.5从2020年的32微克/立方米改善到2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这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再次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我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办公室督查科副科长徐晓远说,我市高度重视该项问题,提早制定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并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重心,就全年大气治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为全市“散煤治理”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奠定基础;市政府主要分管领导坚持亲自参加全省秋冬季铁腕治霾月度点评视频会,并及时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深入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锅炉改造等行业领域进行实地调研,推动管控措施落实;聚焦臭氧污染协同防治和十四运会、残特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召开全市调度会,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
为抓好落实,做好精细管理,我市制定了《延安市扬尘治理专项督查检查行动方案》,组织联合成立四个帮扶督查组,采取“城区督查检查,县(市、区)抽查检查”的方式,对全市13个县(市、区)和3个管委会181个建筑工程的扬尘治理情况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帮扶督查检查,下发执法建议书28份。督查检查工作结束后,绝大部分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意识大幅度提高,施工现场各项扬尘治理措施有所改善,工作成效显著。
2021年以来,受较强蒙古气旋及西北冷空气影响,我市沙尘天气肆虐,市生态环境局及时印发《关于加强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沙尘天气应对工作的通知》,提前发布《高值提醒》《空气质量预报及管控建议》《研判分析报告》《污染问题通报》,做到最大限度降低本地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各县(市、区)和责任部门通力合作、协同共治,采取错峰施工、扬尘“六个百分百”管控、加大洒水频次、高值提醒等措施,努力将优良天数损失降到最低,挽回5天沙尘天气造成的影响,将区域性污染天数降低到25天。
依托“一市一策”专家团队,我市利用颗粒物激光雷达、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等先进设备,进行全覆盖走航监测,对延安市城区环境空气进行快速检测,迅速锁定污染源头,精准解决涉颗粒物、VOCs等污染问题,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针对我市国控站点污染的差异性及不同时段的污染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为我市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大气污染治理管控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保障。同时,依托微风风速仪、VOCs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对延安市的油品储运销、煤化工、石油化工、表面涂装等行业进行了调研,针对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针对性管控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延安市工业企业治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每月,对城区进行多次污染源巡查,对发现的各类污染问题及时通报,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并形成污染源台账和地图。对部分难整改、难管控的污染问题,市铁腕治气办下发提醒函1份、市大气办下发交办单29份、督办函12份进行督办交办,并针对交办督办后仍不整改的问题,对其相关责任部门和企业进行约谈,保证各类污染源问题得到有效管控和整改。目前,253个被发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均已全部整改。
徐晓远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紧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推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举措,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努力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圣地蓝”常在。(记者 谷嫦瑜 刘 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