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是很多人每天上班的骑行工具,它的电池是平均寿命约2年的铅蓄电池,当续航能力下降更换后,旧的电池去哪了呢?据了解,超过一半以上电池流入灰色产业链,经过系列加工流入市场,但是同时这个非法加工的过程也会严重的污染环境。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检察院调查一起污染环境案中,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主动到办案机关投案自首,但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外地老人,为何来到淮安开设违法加工作坊?种种疑点涌上检察官的心头。
2017年的夏天,住在淮安某河流边的村民经常反映,空气中总有刺鼻的酸臭味,水面上还常常出现来历不明的黑色物体,污染了水质。了解这一情况后,作为全市环境资源类案件集中管辖院,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检察院生态检察办案团队立即介入,与警方调查核实污染源。终于,在一个隐蔽于偏远乡下的破旧工厂里,查获了一个无证拆解废铅蓄电池的小作坊。
正当公安和检察机关调查幕后黑手时,一个姓曹的七旬老人主动前来投案。老曹说,这个作坊是他花了100万投资的,希望看在他主动投案的份上,对他网开一面。眼前的老曹,头发花白、衣着普通,这让人不禁疑惑:70多岁的外地老人,为什么不在家颐养天年,而要大老远从外地跑过来干违法的事?他的钱又是从哪来的?职业的敏感引起了检察官康莉莉的警觉,老曹的“自首”可能另有隐情。经过引导公安调查发现,老曹果然是顶包的,背后真正的老板是沈三、侯伟以及老曹的儿子曹兵。
今年30出头的沈三曾靠倒卖废旧铅蓄电池发家,2015年底,沈三向侯伟吐槽倒卖电池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侯伟便给沈三“支招”:“倒卖电池一吨才三四千块,但如果把电池里面的铅炼出来,一吨能卖到一两万呢。”侯伟的一席话令沈三心动不已,在考察了侯伟在山东投资的厂子后,沈三、侯伟、曹兵三人一拍即合,在乡下合伙干起了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拆解、冶炼、售卖的勾当。沈三作为“地头蛇”,在各环节之间运筹帷幄。沈三为了逃避侦查,故意劝曹兵的父亲老曹出来“抗雷”,“你都70多了,他们(办案人员)不会拿你怎么样的,上午进去,下午就能出来……”
检察官在现场看到,拆解、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被随意倾倒在地上,而旁边不到100米就是水源地。空气中飘着铅灰和塑料颗粒,隔着老远就能闻到酸臭味。被腐蚀的土地寸草不生,如同一块伤疤,深深烙在本该绿意盎然的旷野。检察官在走访中了解到,小作坊的工人都是从外地过来挣快钱的,流动特别频繁,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不到一个星期,血铅含量就达到铅中毒标准的3倍。工人们用斧头把电池砸开,拆解出的硫酸被随意倾倒在地上,作坊周围的土地被大面积腐蚀,对土壤造成的损害几十年都难以恢复。
检察官们走访现场近20次,行程累计几百公里,补充收集证据近千页,终于查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沈三团伙非法处置14000余吨废旧电池,对外输送出价值近亿元的铅锭,非法获利达数千万元!2019年9月,清江浦区检察院对沈三等人以涉嫌污染环境罪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沈三等14人均被判处六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连带赔偿生态修复费等损失费用1800万余元。
随着关联案件越挖越深,案件事实也愈发令人触目惊心,这个犯罪链条的“足迹”竟然遍布了全国十多个省市。2021年3月,涉案的最后一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至此,历经3年半,这条非法回收、拆解、冶炼、销售犯罪链条上的68名不法分子,全部得到法律严惩。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