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据相关考证,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汉代。当时面食统称为“饼”,因为面条必须要投入汤中煮熟,所以称之为“汤饼”。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和条状两种。

出土的汉代面条 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8月15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面条”起源于汉代
据相关考证,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汉代。当时面食统称为“饼”,因为面条必须要投入汤中煮熟,所以称之为“汤饼”。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和条状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形状和种类也逐渐增多。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花式品种则更多。至宋元时期,出现了“挂面”。到了明清时期,面条的花色品种则更加繁多。如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和进面中制成,堪称面条中的上品。(摘编自《知识窗》)

厨电逆势增长成炙手“香饽饽
莱索托矿区再挖掘出巨钻 重
京东618城市接力赛活动狂欢
比特币年内涨幅超过150% 中
中兴通讯科技公司将投资146
龙虎榜揭示机构鼠年心头好
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以
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