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有两千万以上的多动症患者。30%的患儿多动症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乃至终身。我国多动症权威研究部门对某少管所1292名少年犯进行调查,发现75.5%的少年犯在学龄期就被医疗机构确诊为多动症患儿。
一个个有关多动症的数据,让“中国儿童多动症关爱周”(7月7日~13日)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广大家长的担忧。
多动症
案例
家有“多动儿”走路总是跑
近日,某门户网站做了一期主题为“家有多动儿”的微访谈。记者发现,提问中涉及到的孩子,不少为两三岁、三四岁的儿童。有个家长的问题就比较有代表性:我儿子两岁零两个月,平日走路总是跑,抢玩具的时候经常动手打人,摔东西。但是如果看到喜欢的动画片、音乐视频也会乖乖地坐着看一会。这是不是多动症呢?
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施荣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动症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一般6岁以上才需要确诊。多动症与顽皮最根本的区别是,多动症的孩子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注意力都不集中,顽皮的孩子则是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如看动画片、玩游戏)能够做到注意力集中。所以,上面这位家长有些多虑了。
解读
“闲不住”或因玩耍的需求未获满足
给顽皮的孩子套上多动症的帽子,上面的家长可不是个例。河北辰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伟旗就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对双胞胎男孩,7岁多。家长带他们来,反映孩子多动,根本闲不住,怀疑为多动症。
经过详细询问,张伟旗发现孩子看电视时能坐住,玩喜欢的游戏能坐住,排除器质性生理因素后,他个人认为孩子不算多动症,“通过了解,我觉得孩子之所以这样,与家长过度关注、疼爱有关。爷爷奶奶疼孙子,跑一下怕磕着,孩子玩耍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可能出现孩子一看有机会就抓这个玩儿、抓那个玩儿的情况。”
“这种多动,很可能是父母的过度担心,或者说触碰了父母、长辈的界限。”张伟旗说。此外,家长上网查询后对号入座,或受到了一些医疗广告的误导,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张伟旗认为,如果就这么给孩子戴上多动症的帽子,会给孩子带来两大影响,一是给孩子一个“我有病”的心理暗示,强化了孩子的无助感,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创伤;二是使孩子获益化,因为病了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宽容和照顾。
支招
如何识别多动症
孩子是顽皮还是多动,心理专家有一些独到的发现。张伟旗常用一支笔测试孩子的注意力,具体做法是:孩子站立,两手紧贴大腿两侧,拿一支笔放在孩子眼前,看他能坚持多长时间,多动症的孩子一般坚持不了两分钟。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心理咨询师王雪岩则发现,多动症的孩子闭上眼睛之后往往站不住,而且很难走直线。
过于活泼的孩子会不会是多动症?张伟旗表示,除了观察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时是否多动外,还可以尝试咖啡试验法。咖啡因是兴奋剂,正常人喝了咖啡会兴奋,但多动症的孩子喝了咖啡后却往往会变得安静一些。
虽然上述表现有可能提示家长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但孩子是否为多动症,还需要专业诊断。施荣富表示,儿童多动症的确诊主要通过专业量表测试来完成。他提醒说,量表测试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测。
频繁换学校不可取
多动症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还常常会扰乱上课秩序,很容易被老师和同学误解为问题孩子。有不少家长考虑给孩子换个学校,但换学校的做法真的可取吗?
张伟旗表示,对于多动症孩子来说,学校换得越频繁,孩子的安全感越差。每个人都需要安全归属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个体,因为人都有社会属性,每个人愿意在群体里找到自己的价值。所以说,每换一个环境就需要重新适应,越换有时候出现的症状越严重。
“孩子被确诊为多动症,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将孩子安排在一个不影响他人的角落。如果可能,老师要多跟孩子谈心,适当鼓励,增加孩子的自控力。”张伟旗说。张伟旗还说,压力过大、管理过严也会诱发多动症。因为多动症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肢体语言,是对权威约束的无声抗拒;另外也是证明孩子情绪不稳定的一种信号,当内心过于紧张、恐惧、兴奋时可以通过多余的动作来释放这种情绪。对多动症孩子来说,越训斥孩子压力越大,不仅对于缓解症状无益,还有转化为强迫症的风险。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对待多动症孩子时都要做到两不、两多,即不强化、不训斥,多理解、多支持。
选数游戏提高注意力
施荣富表示,多动症孩子的治疗主要有行为训练、药物治疗两大部分。行为训练主要适合早期、轻度多动症的孩子,严重多动症儿童需要在行为训练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以口服利他林为主。
家有多动症孩子,如何通过一些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张伟旗建议,可以试着让孩子做挑选数字游戏。比如给孩子列出一堆无意义数字,让孩子从中挑选出被3整除或尾数为3的数字,根据孩子坚持的时长为孩子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孩子锻炼自己的自控力。(记者孙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