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福妹)近日,江西省委组织部公布了2025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人选名单,中建商砼江西公司洪都厂总工程师、环境总监范超入选。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新时代赣鄱先锋——担当作为好干部”范超同志的故事。
范超,2013年入职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12年来,他先后辗转成都、武汉、南昌多个战场,主导完成南昌地铁四号线、华章天地、华润万象城、南昌北二环、华皓中心等重点工程特种混凝土技术方案,攻克大流动性混凝土离析控制、超长结构无缝施工等技术难点。先后荣获中建西部建设2024年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建商砼2018年度先进个人、江西公司2017、2023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
钻劲:超越自我,迎接新挑战
面对南昌市中心华润万象城及华皓中心项目超高层泵送“双高困境”——C80混凝土高标号要求与280米泵送高度挑战,他积极应对,凭借一直以来的技术“钻”劲,最终攻克了常规材料与工艺制备高强混凝土的技术难题,成功推动南昌市首次C80高强混凝土工程落地,并成功突破C60混凝土泵送极限。面对超高层泵送施工中极易产生的堵管风险,他牵头组建专项攻关组,从原料筛选、配比验证到生产运输全流程系统梳理管控要点,深入施工现场与技术人员共同讨论泵管选型及布设方案。通过混凝土状态的反复对比,精准锁定泵送阻力过大的双重症结所在——混凝土黏度偏高与泵管系统适配性不足。技术攻坚阶段,他不分昼夜,带领团队开展配比优化试验,采用硅灰复配与专用外加剂双体系,使混凝土倒坍时间由20余秒锐减至5秒左右,实现流变性质的突破,最终实现超高层连续泵送零堵管纪录,助力项目提前30天完成主体封顶。
韧劲:锲而不舍,探索新工艺
“成本管控必须向技术创新要答案”,这是他面对行业困境时始终坚持的突围方向。2017年为填补南昌市机制砂使用空白,打破黄砂垄断地位,江西事业部首次开发并运用机制砂材料。他带领团队远赴矿山实地勘察,发现本地砂石矿场具备机制砂产能,随即启动技术攻关,系统分析6种岩性机制砂的颗粒形貌与级配特性,针对性指导矿山改善干法制备工艺,使机制砂细度模数稳定控制在2.7-3.1区间,石粉含量精准锁定在8%~12%理想阈值。相较于传统黄砂,干法机制砂级配连续性强、棱角系数优化,在C30-C50混凝土应用实践中,可在减少水泥用量10%的情况下,28天强度提升3-5MPa。为确保技术落地,他建立“矿山-生产-施工”协同机制:联合矿企优化破碎筛分工艺,使用专用收尘装置控制石粉含量;针对施工方担忧的泵送性能问题,创新采用“机制砂+增黏减水剂”双技术路线,改善了机制砂生产混凝土包裹性较差的问题。8年来,他推动企业机制砂应用率从零提升至90%以上,这项技术革新不仅破解资源依赖困局,更使企业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核心主动权,在区域市场建立起显著成本与技术双重优势。
拼劲:无畏前行,敢啃硬骨头
“要想赢得市场,必须产品质量过硬”,这是他在科室例会上反复强调的核心理念。深耕混凝土行业十一载,他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务实的精神,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随着替代材料的广泛应用,7d强度检测反应周期相对偏长,他建立了“3d强度快速反馈机制”,通过缩短强度验证周期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用数据闭环管理实现了从“被动补救”到“主动防御”的质控升级。为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质量稳定性,他推行“前移管控”策略,直接派驻实验员进驻合作矿山,在石料开采一线建立质量监测点。实验员每日对母岩材质、MB值、含泥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检测,通过实时数据反馈指导矿山调整破碎筛分工艺,有效规避了以往因材料波动导致的混凝土性能风险。这种把实验室建在矿山的做法,用最笨的办法啃下了原材料波动这块“硬骨头”。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实“赣”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这位扎根赣鄱大地的“砼界匠人”,一直以来以实“赣”为基,“超”越自我,用创新之笔绘就技术质量管理的实“赣”画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