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9日,我们到成都市新都区杨氏祠堂感悟“升庵状元文化”,学习交流传承“杨氏家风家训”,探寻巴蜀文化之文脉。当天活动新都杨氏宗祠的守护人、杨慎第十四代后人杨德力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一行由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高伟(教授)带队,四川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谢兵、四川大学新疆校友会秘书长李言章陪同,川大华西妇女儿童医院李琴等校友与社会各界的文化爱好者参加活动,在其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新建成都天府家风馆、瞻仰清代历史建筑杨氏宗祠、参观遗留的文物古迹“状元井”。我因杨德力老师为弘扬传统文化而感动,为其挖掘并弘扬氏家训家风,推动树立新时代的良好家风,致敬先贤而题写并赠送杨氏宗祠暨升庵书院三幅书法作品:“状元及第”、“光耀文魁”、“状元故里”。在参观学习先贤家风活动中举行了:“取状元井水,品状元茗茶,学优秀家风,赠送书法”等文化活动,同时聆听杨老师分享“光耀文魁的故事”,高伟院长讲解分享基于杨慎等巴蜀文人的历史地位,表示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创新发展,结合地方文旅发展,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中午我们在杨氏宗祠包饺子,团团圆圆吃饺子,感觉如回家的感觉。
(高伟教授与杨德力先生合影)
新都杨氏宗祠,在四川川西坝子的新都城郊,现在还保留了一处清代建筑,在经过一条灌溉水渠的旁边,新都人民为纪念状元而建了一牌坊“升庵故里坊”背面为“一代文宗”,曲径通幽处穿过一片竹林,在一个川西风格的民俗院坝就是“杨氏宗祠”,也再次见到了明代状元杨慎(升庵)后人,杨氏宗祠的守护人杨德力先生,杨德力老师介绍在“我的祖先是状元”关于状元杨慎的历史故事收集整理了10余万字。一代文宗杨慎留下无数著作,其创作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因成《三国演义》开篇主题曲被广泛流传。
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出居庸关时上疏抗谏。明世宗继位,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乐府首倡《花间》影响巨大。 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杨慎在书法、经学、史学等领域有卓有成就,也是文化大家都全才。历代名家对其成就皆有所评。
杨慎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他家从曾祖父杨玫起,一门五世为官,从祖父杨春起,四代出了六个进士和一个状元。父亲杨廷和历仕三朝,做了十八年宰相,为一代重臣,勋业文章并萃一时。四川自古为人文荟萃之邦,在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新都人常以"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并称,可见杨家煊赫一时。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他不仅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如他任翰林时,明武宗问钦天监及众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张口结舌,无以对答,独杨慎从容对曰:"柳星也",并历举《周礼》《史记》《汉书》等文献资料加以说明。他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不为尊者讳。他在长期流放中,仍然"好学穷理,老而弥笃"。在云南永昌边塞荒凉地区,尽管图书资料奇缺,升庵仍嗜书成癖,"书无所不览",经常对人说:"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他认为要"知天下",一是依靠"躬阅",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二是依靠"载籍",从别的记载和书籍中取得。因此,他不仅刻苦读书,手不释卷;而且每到一处,就对当地风俗民情进行调查了解,努力学习当地民族语言,从亲身经历与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他以被逐罪臣的身份,仅凭自己苦学、实践、记忆,在滇南时就写出了不少笔记、选本以及许多注释性书籍。如《南诏野史》《云南通志》《云南山川志》《慎候记》、《南中志》《滇载记》《记古滇说》等书。
我和川大师兄李言章在10月24日杨德力老师带领我们去新都城区参观状元街,在状元街历史上有一处“状元牌坊”,现在新都区政府重新规划并恢复了“状元坊”与“状元塑像”。参观了“杨慎宗族墓地”,杨慎墓在四川省新都城西北(今新都体育场北端),为明代杨春、杨廷和、杨升庵祖孙三人的家庭家庭墓地。其中有《培修状元坟功德碑》碑刻:讲述了杨慎的生平事迹,据记载清道光十二年杨慎第九世孙杨光海重修此墓。1988年为纪念杨升庵500年冥诞,由新都文物管理所进行墓地,在1997年由“全球董杨童宗亲总会”会长杨清钦先生为恢复状元坟昔日宏构又乐捐功德。现观其墓规模宏大,基园有祭坛、神道,神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狮子。在"文革"时期被毁,仅存三米高的封土,经过历史上多次重修其基,现为新都县重点保护文物。墓园内右边石刻清嘉庆十八年癸酉清明节由知新都县事杨道南作《祭状元杨升庵文》,全文用词讲究,精简通达,朴实表达对杨升庵的怀念与祭奠之情。
通过两次对杨氏宗祠的拜访,杨德力老师除介绍了杨氏“家教家训”外,还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状元杨升庵的相关历史典故,也是杨德力老师在宗祠向游客介绍的状元典故,总结后有如下几个故事供给大家分享:
一、 伉俪情笃 不离不弃
杨慎的政治生活虽然十分坎坷,但爱情生活却很幸福美满。他的夫人黄娥,善诗词,尤为擅长散曲。杨慎夫妇虽然情投意合,但并未陶醉于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婚后第二年,在黄娥的支持和劝促下,杨慎就动身进京复官。然而春光明媚的顺境很短暂,而更多的是漫长的急风暴雨的逆境。当杨慎因仗义执言,遣戍滇南时,黄娥对丈夫不仅毫无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劝慰,殷勤照顾。黄娥不辞风霜之苦,千里跋涉,亲自护送杨慎从北京到云南。 嘉靖三年(1524年)十二月十五日的寒夜,黄娥陪伴着骨瘦如柴、身戴枷锁的杨慎,行至“江陵”的驿站门前,他看到妻子风尘满面,疲惫不堪,再也不忍心让她向前护送了,力劝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临别之际,杨慎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云:“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戍云南·江陵别内》)。情辞凄楚,催人泪下。黄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旧,物是人非,写了一首怀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挚。此后,黄娥曾越山涉水,到云南永昌探望杨慎,并在戍所住过两年多的光阴。
嘉靖八年(1529年),因父亲杨廷和去世,杨慎赶回新都治丧 ,夫妇才得短期会面。相见时难别亦难。临别时黄娥写了《罗江怨》散曲与杨慎送别。曲云:"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以冷与热的强烈对比,反映自己内心的一片深情,凄婉动人,遂成千古名句。
花开花落,春去春回,杨慎和黄峨在孤苦与相思中守望着他们的爱情。相思无涯,相见无日,他们只有寄希望于朝廷的特赦。然而嘉靖帝至死也不肯原谅杨慎,就算是天下大赦,嘉靖帝也特旨不赦于他。他们只有传书带信以解思念和牵挂。黄峨悲苦之中写下了"昨夜梦里分明见,醒来时枕剩衾单。费长房缩不就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的诗句。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客死异乡。噩耗传来,黄峨悲痛万分,以花甲高龄和羸弱之身,徒步赶赴云南奔丧,而后扶榇归里,安葬新都。明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杨慎冤案才得以昭雪,杨慎被追封光禄寺少卿,黄峨也曾受封。隆庆三年(1569年),黄峨病故并与丈夫合葬。至此,杨慎与黄峨结束了他们的爱情守望。
二、料事如神 折叠遗书锄奸
杨慎充军云南,熬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已成为七十岁的老人。他遵照明朝的律例,回到了故乡四川。但是嘉靖帝偏偏使云南巡抚派了四个军汉把他抓了转来。年逾古稀的杨慎来到一座古庙,早已奄奄一息。幸好庙里长老和附近老百姓素来就敬仰他的品德学问,纷纷跑来送医送药,有个木匠老汉和他的儿子更是端茶送饭。杨慎非常明白,这是京中的那班权贵,勾结云南巡抚对他进行最后一次打击。"临死前,他写了遗书,嘱咐了老汉死后要办的一些事情。杨慎死后,保山县令立即来到庙里查看遗体遗物。他从木匠老汉手里拿到杨慎遗书,连夜派人送给了巡抚。那巡抚来不及细看,立刻传令派急脚快马带上遗书星夜兼程上北京去了。
杨慎的遗书送到京城某大学士府里。大学士拆开一看,发现杨慎写的两首"寄怀"诗篇,暗中讽刺他的落井下石。他看罢立刻气急败坏地策划陷害杨家的新阴谋去了。第二天早朝,这班人便奏本说杨慎死在保山,遗诗诽谤朝廷,侮辱大臣,并将遗诗上呈。按照明朝律例,谪戍官员死后,一定要经朝廷派人查验,才能埋葬。因此,嘉靖就派这班人前去勘验。正当杨慎灵柩滞留保山古庙时,巡抚因贪污大案拿交刑部问罪。新任巡抚十分敬慕和同情升庵,便命令保山地官派人搬运杨慎遗体回四川原籍安葬。那个木匠老汉也跟随灵柩来到了四川新都县状元府。他将遗书交给了黄夫人,并再三转述升庵嘱咐"遗书要在朝廷派人查看之后才能开拆"的遗言。
权贵们来到四川新都状元府,喝令锦衣卫开棺查验。当棺材盖一揭开,只见杨慎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红袍,玉带围腰,脚下粉底靴,完全按状元品服装殓。因为明朝规定:充军犯官死后只能藁葬,如仍用官袍礼服便有目无朝廷国法之罪,不仅死者碎尸,还要祸连家族。杨慎的对头们连忙喝令盖上棺材,贴上大印封条,回京请旨去了。查验的官员走后,黄夫人把木匠老汉请了出来,拆开遗书商量一阵之后,便连夜带领子侄布置停当。不久,嘉靖另派了以东阁学士为首的几位大臣来到杨家复查。宣读圣旨以后,便命锦衣卫移开棺盖。却见杨慎头挽椎髻,身穿赭衣,脚下蒜鞋,完全囚徒打扮。众官看了,立命地方官召集邻里地保和一城官绅在勘验文书上画押。立即起程回京复旨,同时纷纷题本弹劾前十批宦官权臣结党营私,诬告陷害的罪行。嘉靖在朝野压力下,只得将奸臣们各廷杖一百,并交刑部定罪,发往边远地方充军。后来有人碰到老木匠的儿子,才知道原来老木匠应杨慎遗嘱造的是漏底棺材。
三、被贬云南 簪花图记
《簪花髻》全名《杨升庵诗酒簪花髻》,是晚明曲家沈自徵以杨慎流放云南为背景创作的一部杂剧。全剧一折,与另外两部同以失意文人遭遇为题材的短剧《霸亭秋》《鞭歌妓》合称"渔阳三弄"。《簪花髻》的开场,借一个歌妓之口,道出新贬谪来的翰林杨慎的怪癖--醉酒后吟诗作赋,都写在她们的衣服上,并且这些写满书法的衣物很快会遭到当地人的抢购,以至于歌妓一律身着白练衣衫。杨慎出场后,先则痛饮狂醉,继之更是做出外出游春的放诞之举,沿途有人詈骂其不合礼法的行为,也有人出高价求字,而杨慎的态度是一律漠然置之,游览到兴之所至,乃慨然在歌妓衣衫上挥毫泼墨。最终眼见得风雨连天,不由得掩面痛哭而去。从戏剧结构和内容上来看,《簪花髻》较为简单,仅仅是截取了杨慎在云南三十余年流放生涯之一幕--女装簪花外出游春作为描写对象。
四、童年妙联 才思敏捷
据说杨升庵小的时候,一个炎热的夏天和小伙伴们在新都的一条小溪游泳,突然听到敲锣打鼓,原来是县太爷出行,沿途的老百姓都避让不及,大家都回避,一群小孩一哄而散,唯有杨升庵光着一身还在溪沟中快乐游玩,一行随从也拿这个小孩没有办法,也许是儿童的天真无知,引起了县太爷的好奇,便下轿看这个顽皮的孩童,问道:“老爷过路,其他人都吓跑了,你为什么不起来”,升庵答道:“你走你的路,我洗我的澡,井水不犯河水,没有挡你的路,为什么要跑呢?”县太爷笑道:“你这小孩胆子还不小呢?老爷出题考你,你若答上我饶你,答不上可要挨板子!”,升庵答道:“可以,不过我若答对了,你得把那颗树上的衣服给我亲手递过来,如果答不上任由处置!”县太爷一看果然有一小孩衣服挂在一棵老树枝头,于是对升庵说我出一联你对,上联:“千年枯树挂衣裳”,升庵猛扎一“水冒儿”不见了,太太爷哈哈大笑道,答不上来跑了!一眨言小升庵从另外一头出现,冒出水面答道:“万里长江作澡堂”。县太爷一听对仗还基本工整,把长江当成澡堂不一般,将来一定有出息,便依小升庵约定履行,从此这个故事传开,成为一段佳话,升庵游泳作对的沟渠被人们称为“娃娃堰”,从而流传至今。
(杨德力与唐驳虎合影)
杨慎从小就刻苦好学。一天中午,杨慎路过一所私塾,见先生正用戒尺责打一个学生,便上前询问。先生告诉他说:"今晨我出一下联,要他们对出上联,时过半日,尚未成句,因而一一责罚。"小杨慎向先生请教那下联的内容,先生于是说出了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杨慎本想替他的学生解围,但沉思许久也没有结果,此后,他随时都在想,可是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后来,他随父亲杨廷和到北京。一日,弘治帝在御花园中宴请群臣,十五六岁的杨慎也随父亲前往。时值寒冬,取暖的火盆中,黑色的木炭正烧着熊熊的红火。弘治帝见景生情,对众大臣说:"朕有一联,看众卿谁可对上。"于是念出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说完,笑看群臣,等候对答。大臣们个个低头沉思。杨慎见大家都不反对,就向前走了两步,从容对曰:谷黄米白饭如霜。弘治帝一听,不禁拍案叫绝,高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还有一天,杨慎的父亲和叔父们观画,问杨慎:"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杨慎略加思索,立即写诗云:"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
文学成就 光耀千秋
杨慎被贬云南,在明代被说成是“蛮荒瘴疠之乡”或“不毛之地”,所以朝廷才会把罪犯发配到那里去服刑。杨慎来到云南后,经过生活实践,他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大汉族主义的思想偏见。他认为,云南和内地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中原汉族和云南的多民族人民都是炎黄子孙,中国是统一的国家,对待各民族的群众应该一视同仁。因此杨慎始终不忘国事,致力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强云南地区的国家认同感。他曾身穿戎装,召集童仆、学生、邻里一道保家卫国,为平息大规模的“安凤之乱”立下大功。当他发现昆明豪绅以“修治海口”为名勾结地方官吏,强占民田坑害百姓,正义凛然地写下《海口行》等诗痛加抨击,并写信给云南巡抚,要求制止劳民伤财的所谓水利工程。他与丽江土司木氏交情深厚,指导木氏诗文创作,整理少数民族典籍,为传播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文章编辑:眉山唐驳虎 历史资料来源:杨德力 审稿:李言章 谢兵 图片:林斌 注:文章非商业宣传,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