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炒蛋,是一道新手都能拿捏的国民家常菜。只要一提起它,总能勾起人们口中那份独有的味蕾记忆。这背后,不光有烹饪方式上的功劳,更有番茄本身独特风味的加持。然而,对于番茄的前世今生,人们却知之甚少。它是一种妙物,玲珑乖巧,却招惹了不少是非。它的经历,是从一个野丫头变身为妖女,继而又演变为国民美女的故事。
漂洋过海,从山野到种植园
番茄,又称西红柿、番李子(《广州植物志》)、金橘(《陆川本草》),是一种茄科番茄属植物。我们现在吃到的各类番茄,其先祖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上。安第斯高原雨水少,气候干燥,拥有排水通畅的土壤、充足的日照,以及极大的昼夜温差,是生长番茄的良好环境。番茄的祖先果实体型很小,重量仅仅只有1克到2克,其形状类似内藏红色果肉的小葡萄,古时候被当地人称为“狼桃”,或者“狐狸的果实”。据今天植物学家的分析,它们可能是如今还广泛生长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秘鲁、厄瓜多尔等地的野生醋栗番茄。
公元前500年,这些野生番茄被带入墨西哥。在墨西哥中部地区,番茄由山野回归种植园。在人工照料下,还搬进了番茄栽培中心的新家,到了阿兹特克人的时代,他们对番茄已经十分熟悉了。而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各个大陆开始变得不安宁起来。来自欧洲的殖民者们在各处搜刮黄金、香料,还搞起了种植园经济。南美洲也未能幸免。殖民者的这番操作不仅对如今的政治地理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还让动植物、病毒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跨越时空相会。历史学家们将这段1492年之后,新世界美洲大陆和旧世界欧亚非大陆间的人口、动植物、思想和技术上的交流时期,称为“哥伦布大交换”。这次大交换均化了世界生物景观,导致了天花、麻疹、疟疾等疾病并造成印第安人患病死亡等诸多负面影响,但也让不同的物种们有了出现在其他大陆上的机会。番茄,就是其中一员。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率部占领了特诺奇蒂特兰(今墨西哥城),随后,他也成为了将番茄带回欧洲大陆的第一人,让生活在旧大陆上的人们发现了味觉上的新大陆。自此,番茄开始了它的“欧漂”生涯。
饱受争议,从“有毒”到“真香”
离开了南美故土,来到相对寒冷欧陆后的番茄只能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温暖地带生长。不光生存艰难,远渡重洋的番茄还并不被新大陆认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番茄都被欧洲人视为只可远观不可食用的毒物。神父们将它们当作恶魔的化身,贵族们将它们放在露台和花园中,仅作为观赏植物。这一系列误会,源于当时人们对植物学知识认知的不充分以及一些阴差阳错的人为事件。比如为显摆功绩,欧洲的探险者们将他们掠夺到的“奇珍异果”献给了贵族们。但由于当时欧洲的贵族多使用铅盘,当番茄中的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和铅结合被人食用后,会导致铅中毒甚至死亡事件的发生。接连发生的离奇中毒事件让有钱有权的贵族们十分恐慌。这也让“番茄有毒论”逐渐在欧洲传开,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奉为圭臬。
直到1544年,意大利植物学家彼得罗·安德里亚·马蒂奥利成为有记载以来食用番茄的第一人,这才让番茄逐渐洗清“罪名”。他认为番茄只是茄子的新品种,可以用油炒制后辅以盐和胡椒等佐料食用。1570年前后,德国、葡萄牙等国也开始对番茄有了新的认知。18世纪末,鲜艳多汁、糖酸比平衡的番茄,终于实现了从只可远观的毒果变为美味佳肴的华丽转变,甚至还成为了爱情的代名词
走上餐桌,从奢靡到家常
而历史学家考证番茄传入中国的时间大概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中国人对于舶来品的称呼都习惯加“番”和“洋”字。比如1617年,陕西周至人赵崡的《植品》提到,当时的番茄被称作“西蕃柿”或“蕃柿”,是被传教士带入的。1621年王象晋编撰的《群芳谱》则记载:“蕃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
说到这里,就要讲一下台湾同胞们对于美食界的贡献了。台湾北部称西红柿为臭柿(这是因为番茄的叶子有臭味),台湾南部称西红柿为“柑仔蜜”“红耳仔蜜”。在中国最早食用西红柿的便是可爱的台湾同胞。乾隆二年(1738年),《台湾府志》记载“柑仔蜜,形似柿、细如橘、可和糖煮茶品”。这里要划重点,在清朝台湾同胞眼中的西红柿是可以煮茶喝的。然而即使这样,在我国广大地区仍然不敢吃西红柿。直到清朝末年,西红柿才真正成为食品走上中国餐桌。
此时的番茄,早已不是大航海时代的番茄了。个大,果实饱满,色泽鲜红,西方人用几百年的时间创造出了丰富的番茄食谱。中国不少西餐店的番茄都价格不菲,甚至有很多富人以吃番茄为“荣”。对这种现象,老舍先生还曾大动肝火,连夜写就一篇《西红柿》赶在第二天发在报纸上,紧接着又来了一篇《再谈西红柿》抨击崇洋媚外的不正之风,提醒国人要警惕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与此同时,一些商家也看到了商机,在偷偷试种番茄大获成功后,开始考虑在二三线小城市推广。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番茄要怎么做才好吃?以番茄为食材的菜品,如何融入中式菜系?在这种背景下,番茄炒蛋这道神菜应运而生。从此开始,番茄在中国餐桌上,站稳脚跟,开始了真正的“美食扩张”。
从明末到现在,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番茄已经默默生长了四五百年。它早已经从生长在安第斯山区沟壑中不起眼的浆果,变成了动辄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娱乐的重要农产品。在我国,2020年番茄种植面积约为101.4万公顷,是全球番茄种植面积最广、生产量最大、番茄制品出口最多的国家。番茄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还在继续,从这样一颗小小的果实发展出的故事,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