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网上总有“南北比拼”“甜咸对战”……不同地方的人仅在“吃”的区别上,就能侃上一天。
大年三十该吃元宵还是吃饺子?元宵到底是咸口还是甜口,或者,根本不应该有馅儿。吃团圆饭时,主食选馒头不选大米饭,还算不算吃团圆“饭”?
中国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跨越5个地理时区、近50个纬度,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56个民族……当我们从小学习的这些地理概念和数字,用“春节”这一全国上下同庆的节日去解读时,才发现这些数字里包含了多少的丰富与精彩、差异与区别。
网友们争论“饺子、年糕、腊肉,谁才应该是春节的“yyds”时,没有人在真的针对那些不同“论输赢”,更多的是在认真的“安利”家乡的风土人情、美食习俗,心里暗自骄傲着祖国的辽阔,物产的丰饶。
“不同”对于中国文化、中国人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每家每户都能在电视上看到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别、不同年纪、不同口音的人,或是航天英雄,或是奥运健儿,或是抗疫战士……我们从小就看书上写,西北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中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江南有“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的朦胧。当所有的这些不同合“和”,便组成了独属中华的大国气韵。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不是一句教条,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生来如此,信念如此,发展如此。
中国有山水不同,有风俗不同,也有美酒不同。在不同的中国白酒中,相对稀缺的多粮酒一枝独秀,大家熟知的五粮液就是汇集五种粮食,将不同的风味精酿成一杯玉液。
这一杯酒中,藏着太多的“不同”,人们最为熟知的是五种粮食的不同。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截然不同的粮食,以非常科学的配比,“抛下”单粮酒仅此一味的单调,靠着不同的粮食供给酿酒微生物全面的、适宜的营养成份,使五粮液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不同粮食的风味,呈现出一种复合之美、一种和谐之美、一种全面之美。
在1963年的全国评酒会上,专家们给予五粮液“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的高度评价。
由不同的粮食,合和而生至美佳酿。五粮液以酒的形态,诠释着东方大国的“和美”之韵。
春节之际,愿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共举一杯五粮美酒,敬不同,敬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