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农发行作为国家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政策性银行支农扶农的重要使命。做好粮食信贷业务,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是农发行的立行之本、发展之基,是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随着粮棉油流通体系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粮棉油信贷业务的基础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聚焦主责主业,守好粮食信贷主阵地,充分发挥信贷支农作用,推动粮食全产业链业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关键字:政策性金融粮食 全产业链 路径
古语云:“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天下安定、民心稳定的重要战略。农发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随粮壮大,服务粮食安全是农发行的职责所在;随着农发行政策性职能的不断转变和信贷支农范围的不断调整,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粮食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粮食产业的资金供应也呈现了多元化趋势。作为粮食销区,漳州市分行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加大粮食全产业链支持力度,耕好粮食安全“责任田”,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本文以漳州市为例,在后疫情时代粮食信贷业务面临的新形势下,通过对漳州区域粮食产业链发展现状、粮食产业链面临的新形势和难点进行分析,探索如何推动粮食全产业链业务发展。
一、漳州区域粮食产业链发展现状
漳州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滨海邹鲁”的美誉,是中国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一,为福建省生态先行示范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2020年全年GDP生产总值4545.61亿元,粮食总生产量41.97万吨,漳州市属于粮食主消费区,20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2376家,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也随着提高,外来人口、非农业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食品、饲料等加工企业的发展,对粮、油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漳州市粮食储备主要通过采购,当地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当地粮食加工企业整体规模较小。
(一)漳州粮食生产环节。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一环。漳州市粮食播种面积从2012年的175.75万亩逐渐较少至2020年的92.5万亩,近8 年来漳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减少83.25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较少近一半。粮食生产总量也2012年的70.26万吨不断递减到2020年41.97万吨,降幅到40.26%,漳州辖区粮食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渐较少,无法实现粮食自足,依靠引粮入漳实现供给平衡。
(二)粮食收储环节。粮食收储连接着粮食的生产和消费两端,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石。面对漳州市粮食产业发展粮食供给总量不足等问题,漳州市政府积极采取引粮入漳政策,不断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粮食收购市场化得以全面实施。漳州市政府在粮食储备环节方面不断引进多元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建立粮食储备库和政府补助,粮食仓储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全市现有国有粮食企业14家,其中12个粮食购销公司、1个市级储备库、1个中储粮漳州直属库,有17家应急加工企业和219家应急供应网点,粮食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完善。
(三)粮食加工销售环节。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发展粮食产业化就是要通过产业链条带动粮食加工企业的运转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适合漳州市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粮食加工扶持政策,打造漳州市特色粮食产业品牌项目,拓展漳州特色粮食集群化发规模,体现出漳州地方特色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特色,积极开发新型的粮食产品,漳州粮食加工业由过去的以生产成品粮食为主向多样化、便利化、优质化的主食品种加工发展转变,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不断增多。通过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以新型农业经营为主题,发展和壮大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多元粮食的企业,形成了粮食产业集聚,比如:有“漳州大粮仓”之美誉浦口粮食批发市场,拥有全市24家粮食加工企业和22家粮食贸易企业;漳州市龙海区已经形成了粮食面粉产业集聚区。漳州市实施“中国好粮食”行动计划,整合现有粮食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加快发展优势粮食产业,延伸产业链,助力推动粮食加工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形成了沿九龙江至漳州港口一线较为集中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和批发物流带。
二、漳州区域粮食产业链信贷业务面临的难点剖析
由于粮食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在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起来的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粮食企业经营状况还不够稳定,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能力不足。目前福建漳州区域性粮食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国家粮食虽然连年丰收,市场供给较为充裕,但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对国内市场而言,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产大于需特征明显,玉米供需缺口有扩大势头,大豆依然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对于漳州地区来说,本地粮食产量少,主要依靠从周边地区收购粮食,对外部市场依赖严重,优质品种供给不足。粮食价格面临着输入性、传导性压力,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市场波动幅度加大,粮食企业实体经营困难,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市场的影响,使得粮食市场化资源配置不合理。
(二)粮食服务产业未形成。受市场环境条件和政策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较少投资建设粮食仓储设施。漳州辖区内的粮食仓储设施总量不足且布局不合理,加之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局限和政策因素限制,使得民营企业难以提供区域性、社会化粮食仓储服务。另外民营企业自身建设的粮食仓储设施往往只能供其自身生产经营所需,提供粮食仓储社会化服务第三方物流仓储服务的港口较少。
(三)粮食产业链条不完整。粮食作为一个多领域的产业,涉及生产、收储、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目前粮食产业链存在的脱节现象包括:经营粮食的不管粮食生产;粮食收储企业有市场需求,信息却无法传达到生产者那里;生产者在科技、生资、信息、市场等方面得到的支持较少,较难顺利地完成生产过程;科研部门只管研究,与生产脱节,造成好的科技成果无法尽快转化成生产力;面粉加工企业需要的粮食品种在漳州找不到粮源。这些现象让粮食产业链无法形成合力,各个环节的有效率大大下降,从而造成了整个粮食经营的低效率。只有把粮食产业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粮食产业链条,促进粮食产业良性循环。
(四)信贷政策支持不足。漳州传统粮食加工、收购、储备企业在当前宏观经济仍存在的压力大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艰难、经济效益不景气,粮食市场需求弹性小,而产量主要随自然条件而变化,粮食购销价格年度间、淡旺季的波动较大,信贷资金的市场风险愈加突出。当前农发行信贷支持的对象主要是国有粮食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粮食信贷主要为粮棉油购销储贷款,对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的新型粮食产业、优质粮食品种、粮食深加工精加工、粮食物流运输等方面支持较少。农发行粮食全产业链相关业务支持范围仍局限于基础的粮食收储购销业务,较少向粮食深加工企业、粮食创新科技企业、新农业企业、民营粮食企业的方向发展。
三、政策性金融推动粮食全产业链业务发展的途径
农发行漳州市分行紧紧围绕参与实施海峡经济区建设战略,紧紧抓住粮食产业链建设,通过粮食产业链建设来推动粮食产业化的发展,为海峡经济区建设构筑更强有力的粮食区域性安全屏障。
(一)构建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以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的,树立“大市场、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的理念,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从政策激励和市场供需调节入手,积极支持并引导农民主动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种植,依靠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行新技术、新工艺、逐步淘汰粮食粗加工等落后产能,增加粮食精深加工产能。以粮食加工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粮食订单农业,鼓励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种植收购合同,推进粮食生产工业化,发挥粮食加工企业引领、协调、服务作用,实现粮食产销衔接,推进粮食产业集聚发展。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链接第一、第三产业的关键节点。推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粮食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体系有重要意义。
(二)支持粮食储备体系一体化建设。鼓励支持各区县建立粮食产业园区,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粮食企业“退城进郊”,改善仓储条件,更好地集中保管储备粮,提供第三方物流仓储社会化服务。漳州粮食产业的发展要围绕港口、高速和边贸为中心,以粮食仓储物流中心为基础,政策性金融应支持以现货交易为主要交易方式,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切入点,建设漳州粮食物流中心园区,以此带动漳州区域性粮食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比如:农发行漳州市分行已支持龙文区、龙海区、华安县、漳浦县、诏安县建设粮食物流仓储的设施。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漳州浦口粮食批发市场、龙海码头和漳州港粮食物流市场、漳州闽南饲料批发市场的建设,构建以漳州港为核心的沿海码头在内的海峡西岸国际粮食物流配送园区,促进台海两岸粮食贸易,吸引周边东南亚国家到福建漳州进行粮食国际贸易。
(三)抓住粮食加工产业链建设。粮食加工是粮食产业的支柱,通过“组织创新”改善粮食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联度。农发行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及订单农业发展,精准选择支持产业,助推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当地粮食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新兴产业。用市场机制和产权机制再造粮食贸易、加工、销售经营服务一体化的内部分工和专业化,实现粮食生产经营费用的边际节约,提高分工和专业化的边际收益。
履行好政策性职能、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努力推动粮棉油信贷业务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粮食骨干加工与贸易企业的市场联合。以发展粮食骨干加工企业作为突破口,大力兴办粮食实业,增强粮食企业的发展后劲。优化粮食骨干加工企业结构,通过优化粮食骨干加工企业结构实行工贸结合进一步提高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提高粮食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深化粮食产业合作,支持粮食精深加工、特色食品加工、主食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链条完整、效益良好的粮食产业经济体系。比如:大北农、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公司、双胞胎等一批粮食产业链延伸饲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把粮食产业链发展中各个领域里面的客户有机对接和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产业集团,提升客户之间的聚合度,促进客户之间、产业上下游间的企业集聚和产业深度融合。
(四)深化政策性职能作用。一是全力拓展粮食全产业链业务,积极探索传统粮食购销业务从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生产服务环节拓展的可能性与途径。以优质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从生产、采购、加工、销售,构成完整的“产销储加销”相衔接的产业链。以市场为引导,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农发行从粮食收储银行向产业主导银行转变,全力支持粮棉油市场化购销业务,资金配置坚持以企业信用为基础,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及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创新和整合信贷产品,打造支持全产通链的信贷产品,改变分工过细的信贷产品设计,放宽流动资金贷款使用范围,解决信贷产品适用性不强的问题。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通过信贷资金“无形的手”,为种粮农民、购销企业、加工企业之间架起“有形的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