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江东镇金鸡村里,全村都知道吴康培这个名字。他曾是村里第一批考上大学的,更是回村教书30年的“全科老师”。多年来简陋的校舍变成了水泥楼房,他的小学里也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
小山村里的首批大学生
金鸡村顺丰小学的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时,端坐桌前的正是吴康培。村里人都叫他“吴老师”。吴老师什么都教,平日里着装很朴素,乍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精彩的过去。
其实早在30年前,吴老师和哥哥两人已经成为了“全村的希望”。兄弟俩都考上了贵州的大学,是村子里第一批大学生。
吴康培表示,自己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小时候和哥哥一起在农田里长大。“如果只是种地的话,一辈子都得在村里。”吴老师回忆道,“可我们都很想出去看看,那时候就意识到,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于是,兄弟俩努力学习,好在父亲明事理,特别支持。终于,一家一下子出了两位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生活又给他们出了道选择题——兄弟两人都外出工作吗?没想太多,吴康培坚定地选择了回村。“哥哥去了外地,考虑到家里爸妈还需要照顾,当时村里教育条件也不好,我毕竟是村里养出来的,就想咱村以后能不能多点大学生。种田的日子不好过,有机会读书,对娃娃们来说才是好事。”吴康培说道。
回村的路程是义无反顾的。在外读书许久,回来以后,村里的小学还是没什么变化。校舍是破旧的木头房,风吹起来嘎吱作响。那时学生有400个左右,遇上农忙,高年级的孩子得先回家帮忙。全校老师也就十个人左右,经常是一个人教一个班,大家都是“全科王”。
留守30年,一点都不后悔
因为村里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老师待遇又不高,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回乡任教的漫长时间里,吴康培自己也差点被现实打败,放弃教职岗位。
十几年前,吴康培的母亲因病需要手术,对他和妻子来说,微薄的工资难以负担医疗费用。即便现在想起来都会皱起眉头,“那会儿特别困难,真的想过出去打工。”但是,看到学生们一张张脸蛋,吴老师又犹豫了。他实在是舍不得这里的娃娃们,“我要是走了,老师们就更少了,娃娃们想从村子里走出来就更难了。”好在,最后还是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直到现在,很多人对他回老家当小学老师仍抱有困惑,尤其是出门打过工的学生家长们。上个世纪,大学生的文凭算是“金字招牌”,放弃大城市的好生活,回村教学一教就是30年,真的不会后悔吗?吴康培总是坚定地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留下来,才有更多的孩子走出去。”吴康培笑着说,自己就是那个一直“留守”在村里的大学生。
吴康培坚定的心,一部分也源于他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是怎样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有一位学生,是个读书的材料,但他的母亲卧病在床,家里甚至觉得,小学念完就够用了,希望儿子能早点回家帮忙种田。那会儿孩子马上要升初中了,吴老师就怕他放弃,每天上完课就匆匆赶去学生家,给他的父母做工作。劝说了好久,学生家长才同意孩子继续念书。好在孩子确实也很争气,后来考上了一所北京的大学,现在已经带着父母走出了农村。
希望农村小学获得社会关注
谈及农村小学的未来,吴老师坦言,这些年也有不少年轻教师来过,但很多都教了一个学期就走了。农村环境差,收入低,年轻人不愿意留在村里。
另外,对于学生们来说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家长,会把孩子带出去接受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父母双方都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如果村里的基础教育还不错,孩子还不如留下念书。
在吴老师看来,全中国有许多像他们这样的偏远山村的小学校,非常需要社会的关注,关注、支持乡村里的孩子、家长以及老师们。
11月25日,和府捞面发起“致敬负重前行者”活动,在职教师和现役军人前往和府捞面全国线下门店消费可享全单8折优惠。考虑到偏远地区的老师难以有机会前往门店,12月27日,和府捞面与顺丰公益基金会联合宣布给甘肃、山西、河北、贵州、湖南、云南、安徽16所偏远地区学校的1477位老师免费送去和府鲜煮面。吴康培等为基层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许多教师,长久以来也得到了顺丰公益基金会关注和支持。点滴的温暖,助力“负重前行者”们回馈着养育他们的小乡村。
前段时间,贵州黔东南州突然降雪,大雪阻隔当地通往外面的交通。当天气逐渐好转之后,顺丰快递的车辆满载着由和府捞面和顺丰公益基金共同送上的和府鲜煮面来到学校。
寒冷的冬天,来自城市的一份关爱,让吴康培和他的同事们感受到温暖,也让长居山区的他们品尝到了城市中的烟火味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