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人说,酿酒是最有温度的行业,再智能的机器人也酿不出最美的酒。一代一代传承的酿酒人,才是这个行业最值得珍惜的财富,而酿酒大师们的故事,也成为酒业江湖极具温情的话题。
2021年12月5日,贵州,习水,贵州安酒专家品鉴会在这里举行。
中国白酒泰斗、贵州茅台原总工程师、董事长季克良老先生与他的大学同学、贵州安酒原总工程师金慧元老先生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再次聚首,让这场品鉴会充盈了美酒的陈香与友情的醇厚。
冬日的午后,81岁的金慧元老先生回想起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不时以手势强调,语气里透着兴奋,双眼含着笑意,泛着光和热。
青年时代的季克良(左)与金慧元
退休以后,当白酒巨匠金慧元回忆自己的酿酒生涯时,总会想起和大学同班同学季克良一起坐的那列绿皮火车。枕着“哐当、哐当”的声音,耗时三天多,两个迷茫的青年来到了贵州。彼时,他们根本不可能想到,他们会成为此后近60年深度影响中国白酒行业的人物……
1964年,那列影响中国白酒60年的火车……
金慧元出身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家庭,十岁来到南京念书。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又赶上困难时期,高中毕业那年家里更希望他参加工作。然而,在收到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食品工程系发酵专业后录取通知书后,金慧元毅然选择继续念书。在这里,他遇到了同学季克良。
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的金慧元
1964年,金慧元、季克良大学毕业被分到了贵州。在上海开往贵阳的那列火车上,作为发酵专业的学生,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此后的人生将和白酒深度绑定。贵州人事局把季克良分到茅台酒厂,金慧元则被派到安酒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安酒厂
57年过后,回忆起第一次到安酒厂的情景,金慧元记忆犹新。“我下车后就问,安酒厂怎么走?大家都给我指路,小孩都知道!最后是一位大哥带我到了酒厂。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安酒还不错嘛,在当地还是挺有知名度的。”
实际上,当时的安酒厂虽然建厂不过十年有余,但已经小有名气,因为在安酒建厂之前,安酒前身——诞生于1930年的“安茅”,就已经在当地闻名。而且,在1955年,安酒不仅与茅台同被评为“甲级酒”,在1963年还与茅台同列“省优”,荣获“贵州名酒”称号。可以说,彼时的安酒,在贵州堪称家喻户晓,更是那个年代无数当地人挤破脑袋想进的知名企业。
1955年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安酒与茅台同被评为“甲级酒
即使大学学的是发酵专业,金慧元所涉及的是啤酒以及酒精相关知识,还未解锁白酒酿造工艺当中的层层奥秘。进入酒厂后,金慧元很快对酿酒产生浓厚兴趣。庆幸的是,当时的酒厂副厂长十分看好他,直接将他放在车间学习酿酒。刚到酒厂工作那段时间,金慧元每月工资的很大部分花在了购买书籍上。
一直保留看书习惯的金慧元
一边丰富理论知识,一边深入车间实践,大约半年后,金慧元便建立了酿酒方面较为系统的认知框架。1965年后,金慧元被派往外地酒厂调查学习,为后续提升安酒技术创造了条件。
同样是1965年,仅工作一年便积累了丰富酿酒经验的季克良写出了一篇重要的论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科学地总结了茅台酒的勾兑工艺,为中国白酒的质量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标准。依托这套理论,茅台酒的生产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安酒也曾经让季克良羡慕……
不论是季克良还是金慧元,作为那个年代酒厂稀缺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都成为了酒厂技术革新的骨干。
1977年,金慧元任安酒厂副厂长,主管生产和质量把控。彼时,金慧元在心里定下了一个目标:不仅要提产、还要让安酒质量继续保持国家名酒标准。
工作中的金慧元和他的技术团队
因此,金慧元作为酿酒技术专家,有意识地组织到全国各地酒厂考察学习,与其他酒厂酿酒专家学习交流。他与季克良常常在技术会议中相遇,每回都会就技术问题展开讨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末,安酒厂也实行了‘生产经营承包制’。”金慧元回忆道,“这一制度极大调动了安酒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安酒厂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当时工人只要完成任务指标,每个月会获得5元钱奖励,这对当时的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补贴”,那些场景,金慧元依然历历在目。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安酒迅速发展,尤其在80年代里,安酒在全国建立了销售网络。金慧元开玩笑到,“那个时候,每每碰见季克良,也可能是客气,他总会说‘安酒怎么发展得那么快啊’。”
在安酒人眼里,安酒快速发展的核心在于坚守质量。
金慧元的笔记
“质量不好卖给谁?我作为总工,我理所当然要为酒的质量负责。”正是因为安酒质量好,安酒还被列为人民大会堂专用酒、中南海外事礼品专用酒。
季克良同样对质量极为重视。长期担任茅台集团总工程师期间,季克良逐渐大显身手。其中一个重要的功劳就是总结提炼了“茅台酒的十大独特工艺”,即高温堆积、高温发酵等,使茅台酒实现了质量、产量恒久如一。
2005年贵州省在茅台搞了个品评培训,最后选10个人去北京参加全国白酒评委考试,安酒派了6个人去,结果6个人考进了前8名。“季克良当时也很奇怪,安酒这怎么有那么多优秀的评委,他很奇怪我们是怎么做到的。”金慧元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也对自己的同事充满自豪。
“安酒总会继续浩荡前行……”
1988年,贵州安酒集团成立。
“集团成立那天,全厂人都在庆祝”,金慧元描述着那天的风光景象,“厂里还给每个人发了一套衣服,我们都去酒厂的礼堂庆祝。酒厂还搞了一个特别隆重的庆典,舞龙舞狮,不只是安酒员工,外面的老百姓也跟着我们一同庆贺。”
“贵州腾起一条龙”安酒集团成立
确实,那时“安酒是全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白酒厂”“厂长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是人们对安酒的认知。“贵州腾起一条龙”——贵州安酒,在整个行业引发高度关注,至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彼时的安酒无限风光,以安酒为龙头的白酒产业引领了当地经济发展,鼎盛时期,安酒年销量超过2万吨酒。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安酒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白酒产量第一位,创造了白酒生产历史上的“奇迹”。
与此同时,贵州安酒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国家优质酒”银质奖、洛杉矶国际博览会金奖及伦敦国际博览会最高荣誉“亚洲之星”、“世界之星”等荣誉。多位领导亲临过安酒厂视察,对安酒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
1988-1989年,贵州安酒荣获世界包装权威荣誉“世界之星”奖
荣誉墙上硕果累累,安酒在那时留下的宝贵财产,如今也成为了推动安酒品牌迈进的引擎。
而金慧元和季克良这对老同学,在安酒厂再次相遇。
2021年12月5日,安酒集结了中国白酒界15位顶级技术专家,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鉴会。也就在会议前一天,季克良率先到达了习水,下车后第一句话便大声询问,“金慧元到了没?”
金慧元与季克良在安酒厂
这一次,是酒业两位风云人物的再相遇,这一次,他们均为安酒而来。
专家品鉴会活动当天,二人来到安酒酒厂,参观了制酒车间、酒曲仓库、基酒酒库等。参观过程中,季克良与金慧元不时驻足交流,并问询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时光记忆展示区,看着一张张历史照片,他们驻足良久。金慧元仔细回想着上面的照片拍摄于何年,季克良也回忆起更多往事。季克良也十分关心“安酒赤水酒谷”项目规划中酒库等的核心位置。
季克良在询问“安酒赤水酒谷”发展规划
金慧元表示,“安酒近年来发展到如此规模,很不简单。作为一个白酒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要以质量为根基。安酒是贵州两大历史名酒之一,能够发展到今天,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季克良显然对老同学的观点十分认同,随后立即说道:“我的老同学刚才也讲到,一个企业的成功要靠质量。在贵州的名酒中,安酒我是更挂念的。为什么呢?我的老同学,我们两个一起从上海坐火车到了贵州。如今想来,安酒的确历史悠久,有光荣的过去,有坎坷,更有光明的未来。支持贵州安酒意义很大,支持安酒的发展等于支持贵州酒业、中国酒业!”
金慧元与季克良在亲切会谈
在对安酒三款产品进行品鉴后,包括季克良和金慧元在内的专家们均写下评语:贵州安酒: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陈香舒适,酒体醇厚、圆润协调、空杯留香持久,大曲酱香酒风格明显。
在媒体的报道中,季克良曾坦言:“我的命运已紧紧和茅台联系在一起,赶也赶不走了!”类似这样的话,金慧元也真情流露过。“我一辈子都是安酒人,我也喝了一辈子安酒,到现在我们喝安酒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享受。”
回看金慧元的经历,从大学毕业进入安酒厂,直至退休,金慧元几十年如一日,为安酒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金慧元眼里,如今的安酒令人惊叹,他说,“我相信安酒一定会继续浩荡前行。”
57年前的1964年,他们一起到了贵州。57年后的2021年,他们再一次在安酒相遇。从当年的大学生,到如今的酒业巨匠,当年的小季、小金,如今成为了季老、金老。在贵州的这57年,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分别见证了茅台、安酒的一路发展,在书写贵州两大历史名酒传奇的同时,也书写了两位酿酒大师的故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