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又到了囤坚果吃坚果的时节。
12月2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2021年第42期食品抽检信息。本次抽检的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主要为开心果、其他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不合格样品3批次,不合格项目为霉菌、过氧化值(以脂肪计)。
无独有偶,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期间,某知名坚果品牌亦陷入坚果发霉的舆论旋涡。有消费者发微博投诉表示,其双十一通过薇娅直播间购买“三只松鼠”坚果产品疑似变质发霉问题。此事一出,迅速引发广大网友和媒体关注。即便该事件在事后被品牌方认定为一场“乌龙”,由此引发坚果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备受关注。
什么才是“合格”坚果,,市场标准难道仅限于“合格”而已吗?已经有专业测评机构给出答案:从市场需求来说,在国家标准的警戒线上,消费者对于坚果要求远不限于“合格”,而是更多维、更优质、更放心的标准。
早在去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福田区消委会和宝安区消委会,共同委托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开展了混合坚果的比较试验,共对9款混合坚果进行了测评,并发布了结果。调查发现,消费者普遍关心坚果的食品安全问题,如真菌毒素、微生物、防腐剂、新鲜度和重金属残留等指标。在营养成分方面,消费者更关心坚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对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了解决消费者疑惑,研究院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参考欧盟食品污染物的限量(EU)No 1881-2006要求,由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承检,出台了一套“品质90+”评价体系,重点关于霉菌、黄曲霉毒素B1、重金属(铅、镉)、新鲜度指标(过氧化值、酸价)4个安全和营养标准,力图通过科学检测数据,帮助消费者正确选购。
为了检验目前市场上的坚果品质,研究院先是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到良品铺子门店,实际购买了“特好剥碧根果(奶香味)”、“夏威夷果(奶香味)”、“长白山臻品红松”、“自然开心果”4款热销坚果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上述4款坚果安全性检测结果均通过本次品质90?测试,4款良品铺子的坚果,新鲜度表现较好,过氧化值、酸价远低于国标标准限值,微生物、真菌毒素、防腐剂、重金属等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以及欧盟法规的限值要求,通过了品质90+评价。
学会了挑坚果,日常如何健康吃坚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人每周吃50-70g坚果,换算成每天大概就是10g左右(不带壳)。
按照10克坚果换算,约等于3颗碧根果、4颗夏威夷果、开心果20颗、松子40颗。从健康角度来说,尽量吃原味坚果,部分调味加工过坚果含糖或钠含量较高,给身体带来额外负面。另外,坚果也可以随正餐吃,餐后饱腹感可以持续更长时间,有利于控制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