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已质押四成持股,辰欣药业(603367.SH)今年已先后拿出约40亿元进行委托理财,而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仅为2.24亿元。从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情况来看,该公司的业绩要连续两年下降了。
控股股市质押四成股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40亿元
12月29日晚间,辰欣药业发布公告,公司于2020年12月29日收到辰欣科技集团的通知,获悉其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办理了质押业务,具体情况如下:
截至该公告日,辰欣科技集团共持有上市公司股份166亿股(均为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6.54%。此次股份质押后,辰欣科技集团累计质押上市公司股份数量为7000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42.25%,占公司总股本的15.44%。
尽管控股股东已质押了四成以上持股,但上市公司似乎并不缺钱。《电鳗快报》注意到,辰欣药业12月2日发布公告,公司将委托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分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分行、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分行、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管理该公司的2.7亿元闲置的自由资金。
此前,11月28日,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委托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城区支行管理该公司的2.7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
事实上,经《电鳗快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辰欣药业共进行了20多次委托理财,理财金额合计约40亿元。比如:今年四月份该公司将17亿元用于进行委托理财的自有资金的“产品投资期限不超过12个月”调整为“产品投资期限不超过18个月”。
忙于理财 疏于经营?
财报显示,辰欣药业的主营业务为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生产化学药品制剂为主。该公司能够生产大容量注射剂(包括非PVC软袋、塑瓶、直立袋、玻瓶)、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5大剂型202个品种340个规格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药品需求呈上升趋势,全球药品市场保持着持续较快增长,其中美国、日本、欧洲等成熟市场长期以来是全球药品销售最主要的市场。根据IQVIA发布的《2019年全球药物使用情况和2023年展望:预测和关注领域》报告,2017年全球药品支出11350亿美元,而2018年则达到了12,050亿美元,到2023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1.5万亿美元。从全球市场来看,2014年至2020年七年内,有近2590亿美元销售额的原研药专利到期,专利药品到期给全球仿制药市场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仿制药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然而,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辰欣药业的“心思”似乎不在经营上。东方财富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自2017年上市以来,截至2019年末,辰欣药业累计理财次数高达127次,在234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当中排名第五,累计理财金额高达137.49亿元,其中到期实现收益的金额为9863.15万元。在这127次理财次数当中,在实施中的有38次,实施结束的有89次。其中,采用募集资金进行投资的有38次(金额为55.9亿元),自有资金投资的有89次(金额为81.59亿元)。
有媒体注意到,该公司在2018年有40起投资,金额为38.53亿元,平均9632万元/笔;2019年以来87.46亿元,85起投资,1亿元/笔。2019年共有199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其中,辰欣药业累计理财次数为85次,理财金额为87.46亿元,在整个行业当中排名第四。
与该公司的“大手笔”委托理财相比,辰欣药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比较“吝啬”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26亿元、3.11亿元和2.24亿元。研发费用仅为委托理财金额的零头。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斥巨资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这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投资行为,短期来看可以为企业增加些许利润,但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还应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增强自身活力。
辰欣药业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下降了1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和0.0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20.85%和20.44%。
2017年上市之后,辰欣药业曾连续两年高速增长,但从2019年开始,该公司的业绩就开始下滑,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5.26%、43.93%和-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