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2020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获悉,目前创业板改革最核心的五个要点之一就是对财务指标的放宽,同时也允许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以及亏损企业上市,但亏损企业暂时不实施,2021年会放开。
在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内核负责人曾信看来,资本市场对非盈利生物医药上市包容性越来越强。曾信在上述大会主题演讲中提到,在注册制下创新企业的机遇非常多,整个上市公司的评价标准出现了重大不可逆转的改变,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受到利好政策的影响,上市标准在拓宽。港股、科创板已经陆续迎来了非盈利生物医药的上市潮。
在上述大会上,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沙雁指出,资本市场与生物医药产业相辅相成。“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又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创新驱动行业,具有高门槛、高风险、长周期的突出特征,研发投入时间长、金额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前期收益很小的普遍的特征。资本市场必将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关键助力器,以高效的资本形成机制推动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加速创新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目前,生物医药成创业板第一大市值产业。沙雁介绍称,创业板已经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效应。下一步深交所继续发挥股权融资功能,培育特色的产业集群,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首发、并购等方式,登陆深交所市场,特别是创业板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形成上市公司为龙头的现代产业集群,助力打造生物医药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协同效益;并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培育服务,促进形成专业化的生物医药风险投资市场。
资本与医药创新相辅相成
从全球市场的情况看,生物医药产业在技术进步与需求增长的双向驱动下,已经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过去的2018、2019年两年,分别有76家和54家生物医药公司在全球各交易所上市。
从2014年起,美国市场的IPO中行业占比最大的就是生物医药相关企业,上市家数稳定在已上市企业的40%左右。在沙雁看来,资本市场与生物医药产业的结合具有天然的互补性、相辅性。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自2007年至今,已发展成为与欧、日平行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创新平台;同时自港交所、上交所科创板后,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医药产业的融资环境持续改善,相信随着资本与创新的不断融合,良性互动,中国的医药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创新发展趋势。
据沙雁介绍,近年来,深交所特别是创业板,在培育、孵化生物医药企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做优、做强方面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一大批的优质企业通过新股发行、并购重组、吸收合并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快速发展。
创业板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效应,截至目前,创业板有69家医药生产研发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2万亿元,在创业板总市值的占比接近15%,是创业板的第一大市值产业,其中有2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千亿,10家公司的市值超过300亿,并且涌现出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康龙化成、贝达药业一批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新的估值体系大大支持了这些已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工具并购重组,加快实现创新技术的提升和发展。随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正式落地,创业板还会迎来更多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沙雁说。
在宋瑞霖看来,交易所本身也是市场主体之一,也是一个运作平台。无论是深交所、上交所还是港交所三大融资平台都在中国,这是中国从医药的产业大国走向医药创新强国的一个有力支撑。
“医药创新是一个长周期、高投入的特征,如果没有投入这个周期是完成不了的,而资本也在不断寻找好的投资项目,使得资本越做越大,资本与医药创新实际是相辅相成,创新给资本机会,资本予创新发展。现在中国通过科创板、创业板、港交所上市,能够形成一个创新与资本之间的多赢。” 宋瑞霖指出。
曾信指出,在注册制下创新企业的机遇非常多,整个上市公司的评价标准出现了重大不可逆转的改变,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受到利好政策的影响,上市标准在拓宽。“2018年4月份港交所就发布了新规定,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这个新规发布之后接近20家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在香港陆续上市;去年科创板也推出了相应的制度,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生物医药企业就可以在科创板上市。港股科创板陆续迎来了非盈利生物医药的上市潮。目前创业板对非盈利企业还是没有明确方向,但是一年之后是可以考虑实施。”
不过,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政策宣讲”主题报告中,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中心区域主任邱凌龙指出,深交所对生物医药板块等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永远不会放松,目前创业板改革最核心的五个要点,其中之一就是对财务指标的放宽,同时也允许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以及亏损企业上市。但亏损企业暂时不实施,在2021年会放开。
转型升级关键期
在上述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指出,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及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实践看,医药长期需要金融支持,金融行业也需要医药这类优质的投资题材。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加快建立,创新资本总量和风险资本活性,还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同时,也要注意挖掘银行、保险在支持医药制造行业当中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 尚福林指出。
虽然全球经济都受到疫情影响,但在资本的助力下,今年上半年医疗投资整体迎来了蓬勃发展。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全球主席Elizabeth Myers指出,过去5年生物科技行业进入创新发展的爆发期,全球各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的估值也随之上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这波创新浪潮带动主要的生物科技指数持续跑赢其他行业,投资者对实施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反应热烈,后续股票发行活动也保持活跃。
华平投资合伙人、中国医疗健康投资负责人方敏分析称,“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第一,整体市场对于医药板块,特别是创新药、医药板块的重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二,从全球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来讲,为了应对潜在的挑战,各个央行释放的流动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对于未来医药行业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会长、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指出,在疫情影响下,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也面临不确定性和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挑战,但未来五年将是中国生物医药转型升级的关键机会期。
“因为患者不分种族,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不应封闭起来自娱自乐,既要重视市场和资源要素的内循环,更要用好中国元素和中国优势,大胆有为,更大力度推动对外交流和合作,用开放和合作促进创新和投资。” 任晋生指出。
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表示,在今年全球抗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首次将生物医药纳入了中国支柱产业的范畴,全面提升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