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联合发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为4311元,同比增长达7.8%,创造了“十三五”以来的最大增速,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72%。而文化消费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的一系列数据证明了北京文化产业正处于提质发展的过程中,并成为助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白皮书》显示,2019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有5252个;资产总计20198亿元,同比增长5.6%;收入合计13544.3亿元,同比增长14.4%;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61.8万人,同比增长0.3%。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共4831个,资产总计19020.3亿元,占全国比重13.9%;营业收入达12997.3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3.1%。
而在文化金融市场和服务方面,2019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共发生融资事件472起,占全国的比重为23%,资金流入规模达725.51亿元,占全国的25.4%。且全年北京地区共有包括豆盟科技有限公司、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9家文化企业上市,占全国的1/4。与此同时,北京市文化产业在“走出去”的步伐也日益加快,2019-2020年度,北京地区共有75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占全国的22.4%,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
据《白皮书》研究团队分析,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断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文化科技融合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拓展了文化产业的边界,各种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消费层出不穷,在文旅融合、文体融合等方面也不断激发出新活力。此外,北京的文化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也在不断优化,以上都不断激发出北京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正通过与多领域的融合重新激发出更大的市场需求,如故宫博物院以建筑文化为主题的App“紫禁城600”以及“数字文物哭”“故宫名画记”等数字产品,或是以光影为颜料、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的“江山如此多娇——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光影艺术展”,均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而在今年1月,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印发了《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并提出创作生产精品化,突出高端性、前沿性、高效性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快推动文化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
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北京将如何促进文化消费,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产业发展新趋势,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打造线上线下文化消费新场景。此外,还将大力推进夜间文化消费,举办各类文创市集,提升文化消费新动能,释放城市发展新活力。(记者 卢扬 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