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石景山区的赵先生向记者反映,其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处铁路改线腾退后遗留下来的地下通道,破败老旧,非常狭窄,而且没有照明设施,但每天的车流、人流量还不小。周边居民呼吁对该地下通道进行改造,或在地面上新辟一条小道。7月24日和9月27日,记者两次来到实地进行探访。
无照明行人摸黑走
赵先生所反映的地下通道位于京原路北侧,毗邻石景山水屯公交车站,周边有南大荒小区、燕山水泥厂小区、金隅滨和园小区等多个社区。据了解,通过地下通道向北经古城南街可到达石景山路,附近居民前往地铁古城站、银行、商店都非常方便。
该地下通道呈V字形,两侧出入口都是向下的坡道,中间部分则是一段三四米长的平坦过道。坡道的一侧是约半米宽的人行台阶,另一侧是一米余宽的斜坡。通道两侧堆积着不少石块、纸板、塑料袋等垃圾,并且积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墙壁上还有涂印的广告标语、破损的广告单页等,显得比较脏乱。
地下通道不仅破败老旧,而且通道内还没有照明设施,即使在白天,也显得非常昏暗,不少车主只能打开车灯进行照明。“现在天黑得也早了,到了冬天更是一抹黑,根本不敢走。”赵先生无奈地说。
地下通道北侧的出入口处有一条雨水沟,记者第一次探访时发现,墙角箅子处残存着大片水迹,在地下通道的部分台阶以及过道处也有水迹。赵先生说,雨水会顺着坡道流下来,积水有时能没过脚踝,根本没法儿走,因为排水不畅,这些积水差不多要在雨停后一周才能慢慢退去。
记者在第二次实地探访时看到,通道北侧出入口处原本有水迹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松软的土地,再加上通道里积的灰尘,每当有人骑车经过时都会尘土飞扬。
地下通道上方的一部分路面遮上了苫盖,还有一部分被铁皮挡板和隔离栏围了起来。透过隔离栏可以看到,除了路中央一段裸露出黄土以外,两侧都长满了杂草。
通道狭窄需鸣笛提醒
据了解,这条地下通道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为旧丰沙线的配套设施,后来丰沙线改线北移,新的丰沙线上方架起了天桥,该处地面则进行了腾退。但地下通道仍在发挥原本的作用,每天有大量的行人与车辆通行。
赵先生说,穿行地下通道的大都是周边几个小区的居民,也有不少快递员、外卖员。如果不穿行这里,就要从京原路绕行,骑车的话需要多花费10至15分钟,所以不少赶时间的人都选择了“抄近道”。
9月27日,记者在现场观察了一下,从12时开始,半小时内共有72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车辆以及10名行人经过。这其中有不少是外卖小哥和环卫工人。记者注意到,由于地下通道内光线昏暗,并且每次只能容许一辆车通过,因此每当有车辆经过时,车主们总会冲着对面喊几声或者鸣笛,以此来相互提醒,直至确认对面没有响声后才会通行。不少车主都会一直鸣笛,直至顺利通过地下通道。
一位路人告诉记者:“鸣笛是经常从这里过的人形成的一个习惯,就是说我这边要过去了,你那边就别下来了。但是,如果不熟悉路况的人经过的时候,没有什么提醒,下去之后就很容易发生撞车事故。”
记者在现场就看到一位骑电动车的女士在下坡的过程中,因惯性来不及刹车躲闪对面的来车,连人带车摔倒在一侧台阶上。“摔倒、撞车都是常有的事儿,尤其是我们送外卖需要赶时间,经常有同事在这儿摔伤,我也摔倒过,还好只是腿上磕破了一层皮。”一位外卖小哥说。
地下通道较为陡峭的上下坡道也给路人带来诸多不便。记者发现,不少摩托车下到中间再上坡的时候会熄火,车主只能下车推着走;而绝大部分自行车、电动车在下坡之后就只能推着上坡。记者还看到一位骑车带着孩子的女士,把孩子护到车座上,小心翼翼地推着车子下坡,该女士表示:“感觉上下坡还是挺危险的,生怕跌倒摔着孩子。”
居民呼吁地面辟小路
“丰沙线改线也有一年多了,上面的这块地就这么荒着。之前我们大家自发从地面上走出了一条道,就不再走地下通道了,这样也方便安全。可是,后来这条道被围挡围起来了,地面不让走了。”赵先生说,很多居民希望能在腾退的路面上重新开辟出一条小路供行人穿行。
记者在围挡里看到一处简易活动板房,里面的工作人员说:“这块地方好像属于铁路部门,将来可能还会有工程。不过我们只是负责在此看守,具体情况也不太了解。”
10月8日,记者致电古城街道,一位工作人员回复称,街道正在关注这个问题,也在试图联系地下通道的产权单位,石景山区的有关部门也在协调相关事宜。“如果要动这块地,首先得知道产权单位是谁,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产权单位,我们会继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