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教授到工程院院士,王坚凭什么?
这几天,一个叫王坚的男人彻底刷屏了,正如当年他被千万人质疑的“盛况”一样:他就是刚刚当选 为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
很多人都非常困惑:王坚是心理学教授,他真的能胜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吗?要知道,袁隆平在科技上对中国贡献这么大,还差一点没有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呢。
看来,虽然互联网这么发达,科学技术这么昌明,很多人对心理学还是有很深的误解。
心理学其实是有很多方向的,比如说,社会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其中,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偏文科,但生物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就偏理科了。比如说,人工智能需要计算机背景,更需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如果机器不懂人的行为和心理,就没法和人互动,也谈不上深度学习。
就像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典主义的哲学大师,他们一方面是著名的文学家,留下过《理想国》等不朽名篇;另一方面,他们还是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创造者和完善者。
如果王坚只懂狭义上的心理学,微软也不会眼瞎到把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重担加之于他,而王坚在微软期间,主要负责的就是用户界面、机器学习、大规模数据处理等工作内容:他主导的SQM大规模数据处理处理系统曾被用来帮助Office 2007以及几十个微软产品的开发,其发明的数字墨水科技已经应用在了Tablet PC、OneNote 2003、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2005,Windows Vista以及下一代Windows等产品中。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度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骗子。
王坚:除了马云以外,都觉得我是骗子!
2008年9月,王坚加盟阿里巴巴,任首席架构师一职,目的是帮助阿里巴巴建立世界级技术团队。
王坚加入阿里有一个基本背景:当时国内电商飞速发展,阿里的版图也不断拓展,但当时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BAT这样的优秀民企,服务器都是从IBM买的,数据库都是从甲骨文买的,储存设备都是EMC的。
就像王坚所说的,如果阿里巴巴还不摆脱技术被国外控制,未来在世界互联网企业将不会有阿里巴巴的身影。
2009年9月,阿里云计算成立,王坚对当时招募到的400多名员工说:云计算将取代传统IT设备,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底层设施。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当时亚马逊、谷歌、微软的云计算公司才刚刚成立,在全世界,云计算都没有一个可以效仿的模式,一个中国公司搞云计算,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当时BAT的三个大佬谈到这个话题时,马化腾说:“这个事几百年后可能实现,但现在太早了”。李彦宏则毫不留情:“云计算这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
事实上,王坚的云计算从一开始就停在原点,几年下来,云计算在整个集团都是垫底,只能靠着别的部门输血而活着,每次集团开会,云计算部门都是被轻视和被忽略的存在。
说王坚是骗子的人越来越多,在知乎上,阿里云是不是忽悠的讨论吸引了几千人参与,相关话题的楼盖了几千层,当然大多是骂王坚的。
阿里的高层会议上,有的高管直接对马云说:“马总你别听王坚瞎扯,他根本不懂技术,就是个骗子。”
那些被王坚“忽悠”过来的阿里云同事,最后一个个都扛不住压力,一大半离职或转岗了。
2012年,王坚在阿里云年会上看到那些已经转岗的阿里云旧同事,禁不住失声痛哭:“这两年我挨的骂比我一辈子挨的骂还多。但是,我不后悔。”
同样红着眼圈的阿里云同事在台下高喊:博士不哭!
这个时候站在王坚旁边的只有马云,马云在集团会议上公开说,“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10年,做不出来再说,这是公司战略。”
四年后,阿里云终于爆发了,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王坚打造出了超过5000亿估值的“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阿里云,也帮阿里巴巴的版图再次扩大。
如今,阿里云占据了国内云计算的半壁江山,当时放言几百年内中国都做不出云计算的国内其他公司的云计算也基本上是按按照阿里云计算的模式依葫芦画瓢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华为为什么没有工程院院士?
王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华为不是在科技上一向很厉害吗?但为什么第一个当选为工程院院士的民企来自阿里巴巴,而不是华为?
这跟华为的战略定位有关。
任正非多年前说过: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
什么是院土?就是要做市场,产品要接地气,要对消费者负责,跟纯粹搞学术研究不一样。
而阿里巴巴这些年打造达摩院,引进世界一流学术专家,将自己定位于一家面向未来的102年的公司,其产品研究早就和学术研究融合在一起了。
更重要的是,王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本身已透露出一个重要动向:民营企业科研力量逐渐成为国家科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1000多位院士,基本上都是来自己科研院、高校等学术圈、大型国企,民营企业的技术人才能入选的机会非常渺茫。
而王坚,正是民企技术人才入选中国工程院士的第一人。
而华为一向重视基础研究,未来,基础研究在学术研究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次进入候选有100多名来自企业的代表已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以后,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两院院士。
下一个王坚,很有可能来自在华为!
作者:电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