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超
近日,在江苏无锡的高架桥侧翻事故被初步定性为大货车超载后,江苏省痛定思痛汲取教训,迅即在全省开展了一场“严打”货车超载的集中整治。受此影响,无锡当地的短途货运运费急剧上升。据媒体报道,近日无锡市内短途钢材物流价格“上涨了一到两倍”,“原本超载时一次性运走六七卷的大型卷钢现在分成了一车只运一卷。”
客观来看,两起事件不能说不存在因果关联,但这种关联显然不能否定加强货车超载整治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当看到事故现场的图片和视频,不难想象侧翻发生当时是怎样一番令人惊惧的骇人场景。尤其是事故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鲜活生命在这场飞来横祸中逝去,更突显了当地雷厉风行采取措施的必要性。问题在于,货车超载问题由来已久,且成因复杂,“运动式”治理或可疏解当务之急,却难称久安长治之策,要尽可能提高治理成效恐怕还需要更深考量。
货车超载的根子在于货运市场不规范。汽车货运主要分为长途和短途,长途货运大多为货运公司承接,管理相对规范,货车超载主要以短途为主。在短途货运的市场上,货车司机大多是自购货车拉货,分散化运营,面对甲方货主时议价能力不足,为揽生意其运输价格只能一压再压。货车司机也知道超载违法,还不安全,但是在竞相降价的畸形市场下,不超载就根本赚不到钱,货车司机只能想方设法寻找短途货运的执法和监管空档超载运输。
货运畸形市场的长期存在,甚至使得许多货车生产厂家都“主动适应市场”,设计产品以满足货车超载的需求,如在设计时为超载预留技术上的空间,加强大梁、弹簧等载重部件,赠送加高栏板等。货车司机只要简单改装,就能大幅提高车辆载重能力。对货车司机而言,短途货运超载是常态,差别大概只在于超了多少。以造成此次事故的两辆大货车为例,荷载40吨左右的货车分别装了约140吨和160货物,严重超过了高架桥的平衡和承重设计,从而酿成了惨剧。
追根溯源,汽车货运作为物流业的一个细分行业,其自身运行充分遵循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货车司机只是这个市场链条上的一环。当整个市场链条出现问题时,单就链条上的某一环节着力无异于扬汤止沸,也无益于寻求优化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案。如前所述,问题的根子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建立一个规范的货运市场,让货车司机在运输市场博弈中摆脱弱势的地位,是一个可行的解决路径。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比较强大的货车司机行业协会,通过协会的力量来保障零散的货车司机的利益,同时也规范和约束会员的市场行为,其经验值得借鉴。
此外,技术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理手段和方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了物流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一些信息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兴起,如何将其运用到交通管理部门的货运监管与执法当中,将技术红利转化为治理效能,也是治理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