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清单“瘦身” 汽车、金融开放正当时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18-07-04 10:50:17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
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
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

三天连出两张“瘦身版”负面清单,中国开放实质性提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日前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7月28日起施行。新版负面清单由原来的63条减至48条,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在更多领域试点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如汽车产业方面,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根据新政策,特斯拉在上海建立独资工厂的计划有望实现。农业领域取消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种子生产的外资限制,有利于国内种业公司充分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取消银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放宽至51%,2021年取消金融领域所有外资股比限制。

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在农业、采矿、文化和增值电信领域,试点更大力度开放,并于2018年7月30日起施行。与上一年相比,清单条目从95条大幅缩减至45条。

负面清单,越来越短,中国的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新京报记者特邀三位专家详解未来中国进一步开放所带来的机遇和影响。

改革开放40年制造业获益最大

问:过去哪些领域在开放过程中受益?外资作用如何?

白明:中国在过去之所以能够成为制造业大国,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资,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产业,包括亚洲“四小龙”将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中国,才成就了我们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随着我们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引进外资的这个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会越来越上升。

赵萍:我们加入WTO之后,外资的开放对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影响最大,制造业的大部分产业都对外开放,为我们成为制造业大国打下根基。因此我国制造业的很多行业,比如说日化、手机家电制造等产业发展相关行业,外资占比都非常高。

另外就是零售业,外资介入比较早,并在中国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使中国的零售业,即分销服务业的业态不断创新发展,从原来我们最早只有百货业,到有了超市、超级大卖场、便利店等业态更加丰富。

何海峰:改革开放之后,外资对我国钢铁领域、交通基础设施、合资制造业等,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从过去四十年的经验来看,开放带来的冲击都是短暂的,长久是利大于弊。

一二三产全方位对外开放

问:从缩短负面清单的背景分析,为何集中开放22个领域?

白明:首先,这些领域的开放是我们现阶段的现实需要,现在是水到渠成。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而且会越开越大,开放能够带来更多的国际化资源。其次,过去我们的开放是循序渐进,因为有的领域国内发展程度不够,开放容易被击垮,所以从保护角度出发,开放程度比较低;而有的领域适合开放来引入竞争。第三,中国当前放开这些领域,符合其他国家的期待,他们也希望我们的开放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

负面清单减至48条,已经很大程度扩大了中国的开放。自贸区作为试验田,也需要再进一步开放,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所以自贸区内会有一些超前措施。比如说这次自贸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的农业、矿产、石油天然气开采,取消一些限制,增加了合作建设的方式等。

赵萍:开放的22个领域,符合我国发展全方位开放的思路,以前第二产业和部分第三产业较多,而这一次三大产业都有所覆盖。

制造业中,外资关注的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一些相关行业,都有所放开,开放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农业领域通常作为WTO成员重点保护的领域,这次也进一步得到开放,而金融服务业的放开,是中国作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大国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重要举措。

何海峰: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在这个大趋势下,中国如何去抓住机遇,可能会在一些领域造成冲击,现在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好的时机,让已发展成熟的行业与国际先进的技术、金融服务业接轨,提升全球竞争力。

汽车、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正当其时

问:此次开放的重点领域,如明确了金融领域开放时间表,取消新能源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等,将产生什么影响?

白明:我们的开放是与时俱进,汽车工业我们是汽车大国,不是汽车强国,过去连大国都不是。而金融业发展质量还不高,银行业更多的是吃利差,服务水平还很低,范围也不大,银行也享受一定的垄断带来的这种机会,放开金融业准入之后会引入外部竞争,未来比拼的是服务。所以无论是金融业改革,还是汽车业,也在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国外优秀企业竞争,而且我们目前通过自主研发也形成了一些汽车企业,比如说吉利并购了沃尔沃。所以在当前开放这些行业,可以充分使得优势互补,正当其时。

赵萍: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首先,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世界主要的知名品牌在中国都设立了合资企业,所以未来即便是取消股比限制,他们设立独资企业的可能性并不会很大。因为汽车投资的这种产能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不会因为一个政策变化就迅速去改变投资策略,其中的沉没成本会非常高,所以汽车企业的转向会非常审慎。

其次,对于金融企业而言,本次明确开放时间表,也符合中国国情。随着行业不断细分,原来中国的金融行业只有商业银行,后来出现了证券公司、基金、期货、寿险等等不同细分行业。中资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成长起来,金融业的扩大开放应该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过程,对中国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压力,进而倒逼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何海峰:金融领域深化改革,需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去解决,很多人担心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否会增加我国金融业风险,实际上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已经在研究大国开放金融的政策框架体系,而目前明确开放时间表,进一步放开外资准入门槛和投资股比限制,说明限制金融业已经拥有了开放条件,可以在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以及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中接受考验。

而对于开放金融业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开放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有一个大前提,就是稳定。在保持人民币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放来推进国际化,所以风险与机遇并存,这对中国的金融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金融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金融强国,所以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

未来中国进出口将更加平衡

问: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未来趋势如何?

白明: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中国离不开开放。开放能够带来其他国家的重要要素,特别是技术要素,我们确实需要国外的技术与我们的自主研发结合,补我们的短板,减少我们的研发路径。而反过来看,我们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也给他们带来机会,毕竟所有的技术优势,最终都要在市场来消化,而中国主动开放这么大的市场,就是最大的诚意。

赵萍:主要会发生两个变化,原来我们对外开放可能更多注重的是商品的出口,那未来可能会进一步积极扩大进口,使进出口之间更加平衡,原来的对外开放可能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利用外资,在利用外资当中可能会有一些重点的领域,但未来我们会更多地给予,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通过更加国际化的管理模式,让外资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如允许外资参与中国制造2025,以及开放农业、金融服务业等很多领域,对外资来说都是非常有前景的投资领域。

何海峰:金融业的开放,需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作为基础,对我们的金融体系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个是监管,如果未来市场上有更多的外资机构进来,他们的产品和业务服务都积累了很多经验,特别是在金融创新方面,其中必然会带来一部分金融风险,一段时间内会带来激烈竞争,监管体系需要跟上开放的步伐。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任娇

微信刷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