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窑洞对”的现代启示有哪些?
来源:求是网 发布时间:2020-06-28 16:05:57

1945年7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为促使国共恢复商谈,以个人名义应邀访问延安,开启了一场著名的“历史周期律”的讨论。在讨论中黄炎培坦率地说:“……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延安窑洞对”广为流传,时隔多年,至今对我们党仍是很好的鞭策。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律”在过去让毛泽东深思,在当代给我们警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批评和监督政府。

批评和监督政府,这是一件看起来简单却做起来难的事情。长期以来政府管得过宽,企业、市民、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或刻意弱化,导致政府部门封闭决策、社会资源无序配置、社会保障机制缺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批评和监督政府,以下几点可资借鉴。

用“权力清单”限制政府公权力边界。权力不透明,就容易导致暗箱操作,就会产生腐败。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批评和监督政府,权力机关也需进行自我革命,进行权力清理,明晰每个单位、每个职位的权责。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除涉及国家机密和法律规定必须保密的之外,将权力清理之后,必须公开。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建立有为、法治、服务型政府。

改进公职人员工作生活作风。好的作风是人民政府的生命,体现政府宗旨,关系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长期执政受拥护、千锤百炼更坚强,政府工作之所以稳步推进、富有成效,作风好是一个重要原因。各级政府应把改进作风作为政府建设的重点,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积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到视野宽广,思维活跃,善于作出符合时代特点和创造性实践要求的正确决策,自觉抵御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袭,保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畅通人民群众建议监督举报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批评和监督政府,广开言路是应有之意。拓宽监督渠道,鼓励支持群众举报,让群众行使监督权力,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的重要举措。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政府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各级党政部门要公布纪检监察监督电话、开通机关效能投诉热线、开设网络举报通道、设置意见箱等,让人民看到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宽广胸怀、倾听民生诉求的真诚态度、回应民生关切的务实作风。聚焦民生,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凝聚社会治理最大公约数,为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加码。

近年来,中央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系列监督措施出台,经过铁腕治贪、猛药治庸、重拳治懒、制度治散,政府各项工作得到显著改善,收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但是,监督无禁区、反腐无止境,只有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成为新常态,才能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窑洞对”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是一种警示的告诫,是一记长鸣的警钟,更是一种庄严的宣示,直白地启示人们,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批评和监督政府,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试金石,也是跳出黄炎培所说的“历史周期率”的“秘诀”。

(作者单位:成都市武侯区城市管理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