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只口罩,就多一层安全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袭,口罩成了全社会的紧缺品。事关生命安全的紧急关头,口罩全行业上下面临考验。
口罩供给如何跟上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国内工厂正开足马力、紧急复工;上下游原料供应、物流运输正加力保障;还有一批企业协会正争分夺秒抢抓海外采购。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期待着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就能多一批、再多一批口罩,守护远方的平安。
开足马力抢生产
——“两班倒”“三班倒”,生产线24小时高效运转。目前全国口罩日产量已超千万只
晚上8︰00,轮班时间到了。第二批250多名女员工自觉排起长队,动作飞快地洗手消毒、喷洒酒精,然后熟练地戴口罩、戴帽子、穿鞋套、换工衣、粘毛发、风淋……经过近10个流程后,依次走进生产车间内部,很快忙碌起来。
这是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的一幕。从1月21日起,黄冈稳健宣布取消春节假期,为最大限度保证供应,生产线上没日没夜连续运行至今。
黄冈稳健是全国重要的全棉水刺无纺布系列产品生产基地,目前,这里两条口罩生产线上有近500名工人“两班倒”。24小时加班加点赶生产,N95口罩生产能力由3.6万只增加到4.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每天保持在20万以上的生产能力。
连日来,在武汉市新洲区城北工业园,武汉协卓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工人们也在加班加点赶制口罩和防护服。目前该公司医用外科口罩的日生产能力达到了20万只左右。
从企业负责人到普通员工,大家都投入到这场“战斗”中。“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而优质的医用防护设备,正是白衣战士们的护身‘铠甲’。”武汉协卓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森说。“我一天能做180件产品,就有180名医护人员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正在车间操作的员工高娇桂说。
不仅仅是在湖北,全国各地的生产企业都行动起来。
“两条线三班倒,今天干了3.6万个口罩。”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从电话里传来当天的“战况”。
这个春节,公司不仅正常生产,而且也是加班加点。唐一林说,春节之前就感觉情况特殊,各地来的订单太多了,自有门店柜台的销售情况也远超平时。“当时上面还没有通知,但是我意识到口罩可能会紧缺,1月20日就紧急开始采购原料,安排春节期间的生产。”
圣泉集团有两条自动化的口罩生产线,可生产N95口罩,平常,一条生产线,十来位工人,口罩产量在5000到1万只之间。这个春节,两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六七十位工人实行三班倒,口罩产量达到3万到3.5万只。
春节期间,用工薪资翻倍,生产成本上升,但圣泉集团已经承诺,口罩价格不变。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公司也做好了长期奋战的打算。“不管怎样,坚决执行防疫需求。昨天,挂耳、松紧带等口罩配件已经到货,备足了一个半月的生产力,140万至150万个口罩可以生产出来,发往全国各地。”唐一林说。
全国各地不少企业都已经紧急复工、正加班加点抢抓生产。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有关负责人在2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目前中国口罩实际产能已恢复60%,日产量已经超千万只。
千方百计增产能
——全国医用外科口罩日均产能220万个,各地破解难题,加速扩充产能
当前口罩供给中,以医用N95口罩等尤其紧缺。
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日前介绍,在中国每天2000万的口罩产能中,医用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医用N95口罩产能大约是60万。医用N95口罩可供重症病房的医务人员使用,这部分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那么,口罩产能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尤其针对医用N95口罩等,能否进一步采取措施?针对现存部分制约因素,各地正逐步采取行动。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出,山东是口罩生产大省,产能占到全国1/10,日产200万只左右,但突发疫情面前保障省内供应仍然有困难。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受限于生产工艺和资质要求。据了解,口罩产品达到医用水平必须通过环氧乙烷密封灭菌,根据标准要求放置14天,检验合格才能出厂。有的企业虽具备生产能力,但不具备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等资质,产品只能作为日用防护口罩。同时,记者了解到,部分口罩出口企业要转为国内销售,也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续。
基于此,山东梳理企业资质需求,挖潜开源新产能。对符合欧标、美标或者日本标准的代工企业,备案后加贴中文标签,供省内销售使用。同时通过审批注册绿色通道,加紧为企业核发药械注册证,一批口罩、防护服获批上市。
圣泉此前生产的就是用于普通工业防护的N95口罩。唐一林介绍,口罩采用石墨烯纤维材质,在抑菌方面有良好的性能。但由于公司此前没有医疗器械生产资质,口罩还不能作为医用防护,目前正在加快申报资质,预计很快就能批下来。“医用口罩更紧张,我们要赶紧出上力。”
“目前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是最急需的物资。”湖北省经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尹传铭说,湖北有两家重点生产口罩的企业——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和枝江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原来两家企业的医用外科口罩日产能一共是38万只,通过帮助企业尽快复产,同时采用其他企业配套、代工等方式,解决企业原来生产欧美标准,在国内无法销售的难题。随着工人陆续返工复工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实际日产能已经达到了60多万只。
海外采购补供给
——企业、协会、个人在行动,面向全球采购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
“寻找口罩。”在国内口罩供应紧张的时候,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海外采购。
1月29日,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收到一则求助信息:“国内防护物资紧缺,能不能借助协会的力量联系海外采购资源?”发信方是一家医药国企的有关负责人,该企业作为工信部指定的海外医用防护物资采购企业,要面向全球采购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用物资,国内情况紧急,刻不容缓。
得知需求后,协会马上成立工作小组,联系对接海外资源。“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通过他们进一步寻找货源,目前已与德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生产和经销医疗防护用品的企业取得联系。”和振伟说。
海外采购不比国内,涉及标准、参数等许多细节问题。为此,企业列出详细的采购需求清单,明确商品细节,协会负责拓宽渠道,一旦有合作意向,再交由企业去具体洽谈。自1月29日以来,协会联系的供货商名录还在不断更新变化中。
前几日,和振伟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联系采购的消息,没想到,从南到北,全国不少省市电话找过来,纷纷发出了协助采购的请求。“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紧张忙碌着,跟时间赛跑,出一份力。”和振伟说。
但实际上,海外采购并不是那么简单。据工信部数据,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有进口商向记者介绍,以前中国从海外进口口罩相对较少,因此即便做进出口生意的,对口罩供应方面的情况也不是十分熟悉。加上日标、美标、欧标、韩标,各国标准不一,对接起来确有难度。
和振伟在联系对接中也感到,大型的口罩生产企业还是在国内居多,海外相对来说生产量少一些。不过海外企业大多积极回应,在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用物资方面,也能找到不少可靠产品的补给。
连日来,各方采购力量都在不断使劲。
2月1日上午,中国医药从韩国采购的112万只医用口罩运抵北京,随后装车紧急发往武汉防疫一线,后续来自韩国及其他国家的医用防护物资也将陆续到达。近日,阿里巴巴海外直采的超50吨口罩等医疗物资随着一架架航班抵达上海,医用物资送往多家医院……还有更多的企业、协会、个人在行动。
“缺口罩”有望缓解
——随着产能逐渐恢复,非生产性制约因素消除,口罩供应紧张局面会逐渐缓解
不过,当前仍有不少医院发出物资告急的信息,普通消费者也发现市场上仍是口罩难求。许多药店、连锁超市、便利店口罩仍处脱销状态,一些店家直接在门口贴出“口罩无货”等文字提示。或许不少消费者疑问,为什么国产加进口,口罩还是买不到?现在买不到,何时能有?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中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随着疫情蔓延,口罩的需求量爆发式增长。现在连很多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众也开始戴上口罩,如果人人都在用,每天还要更换,面对这么强大的刚需,短期内供给跟不上也在情理之中。
受制于春节停产放假,相关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工人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临时召回员工复工复产,乃至紧急扩大产能,要解决资金、工人、原材料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需要一个周期。此外,还有多种非生产性因素制约口罩的供给,比如铁路调整部分线路、一些省际交通停运带来的物流配送问题;口罩生产企业所在地陆续出现疫情等。
同时,地方政府纷纷进行大量采购,向外调度的量也在减少。一些生产商向记者介绍,目前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专业防护装备主要由政府统一征用调度,优先保障疫区、医院和疫情防控重要岗位等需求。一家连锁经营店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现在口罩补货的确有困难。“其实早在春节之前就下了订单,但是疫情来得快,要优先保障疫区和医院供应。”
在千方百计保生产的同时,有关方面也呼吁社会各界正确认识N95口罩的科学使用问题。多位专家提醒,普通人日常防护,不一定要戴N95口罩,一般医用型防护口罩可以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在一些公共场合也够用。
为了减少因排队购买口罩造成的人员聚集、保障市场的有序投放,上海、杭州等市陆续实行预约登记购买或预约登记免费发放口罩的形式。刚刚领到预约购买凭证的上海市民李女士说:“终于能买上口罩了。”
“随着近期口罩产能的逐步恢复,这种紧张局面估计会渐渐缓解。”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记者 万 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