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奎吾是谁?大家都不陌生,一部《解忧杂货店》畅销全球,每个人都被文中奇幻、离奇又温情、走心的故事所吸引。近期中国版的“解忧杂货店”即将上映,主演清一色是90后演员,消息一出,东野奎吾的书迷们便坐不住了,毕竟前有《XX食堂》的翻拍失败,如何将中日两种不同文化背景融合在一起,改版后是否能原汁原味的还原小说,在电影上映前都是“薛定谔的猫”。
《解忧杂货店》主打的是温情和治愈,想要演绎好这部小说,对情感的把控尤为重要,这也是观众最期待的地方。一封封信勾连起人与人的信任,现实世界里的矛盾与困惑,在故事线中穿插交织,传达出一种人性的温和与善美。观众读者喜爱《解忧杂货店》,或许也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缺失了一个洞,在找寻这封温情与治愈的信来填补。
解忧人为人解忧,殊不知忧人亦解解忧人之忧,东野奎吾在书中说过:“有人肯倾听烦恼就已经很感激了,很多人不都会有这种感受吗?”现代社会人与人的疏离,让倾听交流显得更加珍贵,人们怀念“车马邮都慢”时生活的真实。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浪矢爷爷当年所做的回信举动,和心理咨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来信人将自己的困惑以书信方式投进杂货店,以此来看清内心真实的心声。“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举措,其实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找人咨询或是与朋友倾诉知识为了确认这是对的呢。
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其实没那么困难。学习心理学,倾听自己的心声,是个不错的选择。德瑞姆《应用心理学》课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加入实操心理咨询技术指导,帮助每一位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用心理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人生,帮助身边人。走过犹豫与彷徨的时刻,停下徘徊纠结的脚步,倾听自己的心声。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
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
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
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